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65面,对于半衰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笔者认为,称为“元素的半衰期”不妥当.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核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因素(原子核的结构)决定,原子核的结构不同,一般衰变快慢不同,即半衰期不同.对于不同类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不同,半衰期不同;而对于同种元素,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其原子核放射出α射线、β射线等射线后发生衰变,生成新的原子核.而且,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有一定规律.下面谈谈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的有关规律.1.通常用半衰期T来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但是,如果发生衰变经过的时间不是半衰期的整数倍.这时怎样确定还没有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质量呢?设原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经过一定时间x之后,还有质量为m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没有衰变.那么  相似文献   

3.
一、元素的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用半页的篇幅一带而过,而当学生解决有关习题时就感到困难,而多年的高考试题又涉及于此,所以,对半衰期问题在课本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通过数学的分析与总结,这类问题就不难突破了.解决半衰期的有关问题,首先要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进而推知经过若干个半衰期后,参加衰变的物质质量,衰变成为其它物质的质量和所剩的未衰变的物质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该问题,采用数学归纳法讲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在半衰期一小节中的论述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例如,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单质存在或是成化合物存在,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增高它的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一些高校物理教科书又写道“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λ,是不受外界条件(例如温度、磁场、压力)的影响而改变的,与物理和化学环境无关.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元素衰变通式:m=M_0(1/2)~(x/T),各物理量的含义是:M_0为放射性元素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始质量,m为经时间x后元素衰变剩余下的质量——不是衰变的质量,T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7.
会不会是其他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量呢?   50年前,美国著名化学家哈罗德·尤里(他曾因发现氘而获得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曾提出放射性同位素铝26衰变加热假说.铝26比我们通常看到的铝27多一个中子,会衰变成镁的同位素镁26,同时释放出能量.它的半衰期为73万年,比钾、钍、铀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数千倍.……  相似文献   

8.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衰减为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描述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设t=0时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为N_0,则由半衰期的意义可知,经第一个半衰期后,剩余原子核数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文物古迹也浩如烟海,如何判定其准确年代呢? 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如年号等加以判断,能判认出(公元前841年)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在那以前的,则须借助于~14C的现代技术了。 我们知道放射性元素能发生衰变,又由于其衰变周  相似文献   

10.
一、衰变的基础知识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其中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γ射线一般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而放出的.在书写衰变方程时,要做到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于α粒子为氦核(42He),β粒子为电子(0-1e),所以每进行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或者说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每进行一次β衰变,质量数保持不变,电荷数增加1,或者说一个中子(10n)转化为一个质子(11H).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一、测化石年龄例1古生物学家常用碳14测定古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大气中的碳14在碳元素中的含量保持不变,是因为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氮14碰撞而不断生成新的碳14,产生新的碳14的速率与衰变过程中碳14减少的速率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考古学中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性能够准确地测定一些古代生物的年龄或年代 ;14 C年龄测定法已是确定大约几万年内事件的主要依据了 .本文试就 14 C年龄测定法的原理和测定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14 C年龄测定法的原理14 C是普通碳 (12 C)的放射性同位素 .由于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大气中的 14 N可发生以下核反应10 n 14 7N→ 14 6C 12 H,故大气中的 14 N不断产生 14 C,而 14 6C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是不稳定的 ,具有 β-放射性 .其衰变方程为14 6C→14 7N e- ν(中微子 ) ,14 C产生后又不断衰变 ,其半衰期为 5 730年 .这两种…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 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 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2;:U衰变成2;;Pb要经过6次月衰变和 8次a衰变. (B)氛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氛原子 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氛原子核. (C)放射性元素发生月衰变时所释放的电 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月射线与y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 透本领远比y射线小. 2.柴油机使柴油燃料在它的气缸中燃烧,产 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气体的 内能,高温高压的气体推…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决定于原子核本身的特性,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均无关,这为鉴别古物的年代开辟了途径.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放射性元素鉴年法.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一种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叫作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12C,也有少量14C,它是高层大气中的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的。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年。14C原子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14C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大约在1012个碳原子中有1个14C。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14C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同;植物枯死后,体内的14C仍在进行衰变,不断减少,但是不再得到补充。因此,根据放…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一种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这叫作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碳-12,也有少量碳-14,它是高层大气中的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的。碳-14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年。碳-14原子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大约在1012个碳原子中有一个碳-14。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碳-14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同。植物枯死后,遗体内的碳-14仍在进行衰变,不断减少,但是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氡中毒     
1氡的性质 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是人类所接触到的惟一气体放射性元素。氡的半衰期只有3.8d,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氡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慢性照射行动水平具体数据的惟一核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对某种放射性元素来说,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与当时存在的总原子核的数目成正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究竟有多少百分比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是一定的。对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来说,这个百分比数值是不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放射现象”一节中,做演示实验比较困难。采用下面方法可以同时做出放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观察实验。实验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放出β射线且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源。如果要使α射线在磁场中偏转,则需要很强的磁场,因为α粒子质量远比电子质量大。中学有的放射源一般是威尔逊云雾室配套的放射源:半衰期是1622年的镭226或半衰期是1.39×10~(10)年的钍232。半衰期太长了不易观察。我们可以找钠24做放射源,它的半衰期为15小时。其衰变式是_(11)~(24)Na—→_(12)~(24)Mg+_(-1)~0e+γ。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对某种放射性元素来说,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与当时存在的总原子核的数目成正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究竟有多少百分比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是一定的.对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来说,这个百分比数值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