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借助于媒体演示来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缺憾,这当中也反映出了一线老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对"数感"培养存在的共性和困惑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出现的缺憾过程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愿与同仁共探讨.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感、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主要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等.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下面,笔者以人教版“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经历计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困惑。笔者以“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对数感培养的点滴想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建立记数单位“千”,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教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经历“10个一百是一千”的形成过程,会数、读、写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写出中间带零的数;能比较准确地估计数。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东兴购物广场在搞店庆促…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彭彩霞:培养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所以本学期我们选取了“在大数认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研讨专题.这之前,我们围绕专题进行了学习和研究,今天又听了沈老师和谭老师的两堂课.下面,我们就以这两堂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有效培养数感的认识.沈学文:“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通过估计、动手操作验证、交流信息这一过程,充分认识1000以内的数,感受1000以内的数,他们的数感也一步一步得到建立和培养.在数学生人数这一环节,他们学会了顺数和倒数,真正体验到了大数的产生和作用.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引导学生猜数,渗透了数的大小比较,为以后的知识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在教学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以后,如何指导他们将这些数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请老师们指点.谭华“:1亿有多大”这一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在课的开始部分,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想像1亿有多大,学生的想像大胆而又奇特;在活...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没有数感,抱怨学生在使用计量单位时的错误。其实数感是学生对数敏感性的一种直觉,是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是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桥梁。它不是本来就有的本能,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下面笔者就《毫升与升的认识》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片断1:求知在疑问中激发媒体演示超市场景,最后落在超市饮料区,导入问题:液体饮料一般是用什么计量单位计量?(生猜测可能认为用克、千克,斤等作单位。)镜头推进,让学生观察饮料“鲜橙多”用什…  相似文献   

7.
数感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数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我就“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体验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2.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生、糖果、小棒、幸运星等实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估算班级人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数。你知道我…  相似文献   

9.
白钰玲 《新教师》2019,(12):49-50
不少教师认为数感是无法描述的,只能靠学生"悟"出来;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考试中又不考数感,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去教?对于教师们的这些看法,笔者并不认同,数感作为学生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在教师清晰、深刻的认识下,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正>“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发展数感的基本载体。苏教版教材将整数的认识分五个阶段依次加以安排,分别是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多位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现状随想——数感培养的误区何谓"数感"?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纵观有关数的教学都会出现相似的教学场景:认识100以内数的时候,教师出示一袋黄豆,请估计大约有多少粒。在认识1000以内数时,教师会出示一摞纸,估计大约有多少张。纵观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生在已有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具学具准备:花生、棋子、小方块、糖块、小棒等各100个…  相似文献   

14.
【案例前的思考】◆课堂上怎样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估数活动?◆估数活动对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背景介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数豆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课前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的孩子很聪明,100以内数的读、写、数都没有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来数豆子呢?我又想:以前的统编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现在实验教材中安排“数豆子”,肯定有“数”的必要。课…  相似文献   

15.
有幸拜读了石桂花老师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我感受颇多.石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数感培养,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小棒、拨珠、写数为线,让学生估数、操作、验证,从直观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正把数感的培养当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去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持续加强数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38~P39。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体验,从中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数的比较方法,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填表和观察,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与理解中认识数的顺序和比较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中渗透生活数学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初步体会“生活数学”的观念,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100以内数表的正确填写。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关键:由…  相似文献   

18.
《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的认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其中的几个片断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1至2页,练习册第1页。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了解计数单位“百”。 (2)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百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教具学具:磁性板,100根小棒,小棒图。  相似文献   

20.
<正>“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工具认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数感和符号意识。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学生还初步形成了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从100以内的数到万以内的数,不仅是认数范围的扩大,计数单位也随之扩展。这些变化对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