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刚是属于“连场戏”,用不着一会儿开幕,一会儿闭幕。整个剧情发展,大致分为起(开头)、承(小高潮)、转(大高潮)、合(结尾)四个大的段落,即分为四“折”,相当于现在的四幕。大都一折包括几场,也有一折就是一场。所以“场”是基本组织单位。不少元杂剧剧本,四折之外,有一段甚至两段楔入的戏,一般只用一支或两支单曲。而每一折,各有一个套曲为核心。楔子有两种安排,一种安排在戏开头,起“序幕”作用,一种安排在戏中间,起承前启后的“过场”作用。元杂剧的戏剧结构,往往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三大行当。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扮滑稽或凶恶之类的人物,男女皆可。元杂剧由唱、云、科三种组成艺术核心。一本戏大多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相似文献   

2.
<正>一、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冤情阅读前介绍一些戏剧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杂剧有个了解。杂剧每折限用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未或正旦独唱。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戏剧本身的特点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与戏剧常识和文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戏曲史上的两大戏曲类别元杂剧与南戏(明清两代称为"传奇")之主角正末、正旦与生、旦,人们习以为是相同的,然而考察其作品实际,二者实有重大差异.正末、正旦既可扮演主要人物,亦可扮演次要人物;二者的关系既可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亦可为其他关系;一剧之中或有正末而无正旦,或有正旦而无正末.而南戏之生、旦则只扮演剧中的主人公,且二者必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且有生必有旦,有旦必有生.究其原因,在于末与生、正旦与旦所代表的人物范型的不同以及这两大戏曲类别题材传统与音乐组织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祖贯≠祖居     
《窦娥冤》中有两个句子:(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楔子)[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第一折)有学生认为这里的“祖贯长安京兆人也”和“祖居楚州人氏”两处表述前后矛盾,其实是学生把“祖贯”和“祖居”当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之与元曲四大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厢记》不仅在后代,就是在它产生的元代,也是享誉极高的,这一点是有历史记载的,但它的作者王实甫却没有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内,为什么呢?弄清此点,对正确评价王实甫的历史功绩及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突破了杂剧的“定格”。我们知道,杂剧是元代戏曲的代表样式。杂剧在它流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一经出现,不仅被曲家们共认而且都能自觉地遵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代杂剧的定格。诸如一本四折;一人主唱(或正旦或正末,分别称之为旦本戏与末本戏);唱、白、科三者结合等等。这些规定一旦形成,就如同法律一样约束着曲家的创作,同时它也成了人们衡量戏曲优劣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的一般演出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因此有“末本”(男角主唱的剧本)、“旦本”(女角主唱的剧本)之分。翻开关汉卿的剧作集,就会发现“旦本”多于“末本”,在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中,“旦本”就有十二种之多。而这些“旦本”戏大部分反映的又是妇女的遭遇,可见关汉卿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杂剧》,是一部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杰作,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之一,金圣叹以之与《楚辞》、 《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号称“十才子书”。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开头的《楔子》也作为一折,那末总共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大型剧本,突破了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的体制。它以唐代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崔莺莺与张珙(君瑞)的恋  相似文献   

8.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折子戏】     
戏曲名词。“折”来源于元杂剧,是杂剧剧本的基本单位。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场或幕,抽出某一个戏剧中的一场单独演出称之为“折子戏”。  相似文献   

10.
《四声猿》杂剧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艺术家兼戏剧家徐渭(1521—1593年)的作品,它是由四部不同折数、曲调不一的杂剧,即《雌木兰》(北二折)、《狂鼓史》(北一折)、《翠乡梦》(南北二折)、《女状元》(南北五折)组成。《四声猿》不但在体制、曲调上对传统的北杂剧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为后来的南杂剧兴起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艺术上突出了徐渭出“奇”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桀骜不驯,敢于嘲弄封建礼教的思想品格,是明代杂剧中有影响的作品。《四声猿》虽在故事本源上,都是对前人或民间流传的文艺作品进行改造和加工,然这种  相似文献   

11.
南戏剧本前面与北杂剧剧本末尾有四句或两句韵语,用来概括剧情大意、提示剧名,叫题目或题目正名。从观众而言,它具有广告宣传之用;从读者而言,它具有了解剧情概要之需。但为何南戏置于剧本开头而北杂剧放在剧本末尾,这是由南戏剧情比较复杂、杂剧剧情相对单纯所决定。南戏剧情复杂的构成因素之一是融合了较多的表演伎艺;杂剧主要吸收了说唱伎艺,尽管也插入一些表演伎艺,但与剧情无关,故不会增加剧情的复杂性。"多角均唱"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南戏以动作、形体、道白、表情——念做打表演,相对来说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一人主唱"到底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元杂剧剧情比较单纯,一般为"四折一楔子"。  相似文献   

12.
也谈元杂剧中的搽旦脚色——兼与范长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学者范长华以为元刊本杂剧搽旦皆称作净旦,搽旦是由净旦发展而来。其实,搽旦是搽旦,净旦是净旦,两者不属于同一类概念。搽旦是脚色称谓,净旦不是脚色称谓。净旦是净类脚色的一种功能,是以净扮旦的简称。搽旦不是净旦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找宝宝     
词曲‘二。导】一2 34}青蛙妈妈直一-五43{孙华文李嘉评005 55呱呱叫2宝22 跳来跳去找宝 上~卫3 51直一一五 找呀找呀找到 丘迈3 112一卫 找到一串小逗游戏说明60{了,1一{号。 请4名幼儿扮青蛙妈妈,其他幼儿分成3组。一组扮小鱼,双手在身体两侧左右摆动;一组扮小虾,双手放在胸前,脚做蹦跳步;一组扮蟒抖,双手在背后合并,左右摆动。音乐起,各组幼儿在场地内做动作。“青蛙”根据他们的动作,找出“蟒鲜”。被找到的“小州鲜”,立即跟在“青蛙”的身后。音乐结束,谁找到的“蛾蚌”最多,则得胜。口、(方青编)找宝宝@孙华文 @李嘉评…  相似文献   

14.
小松鼠回家     
目的:培养幼儿听音乐变换动作的能力。玩法:前奏起,一部分幼儿扮小松鼠,另一部分幼儿每两人一组面刘面站立,手拉手扮树洞。松鼠数要多于“树洞”。第一段音乐,小松鼠边唱边小跑步自由自在地在“树洞”中钻来钻去捉迷藏,到最后两小节时,小松鼠要迅速找到一个“树洞”蹲下;找不到“树洞”的松鼠算输。交换角色后游戏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元代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结构上也和一般元杂剧相同,一本四折,且另有“楔子”。整个剧本的时间跨度为十六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楔子”写的是十三年前的事,秀才窦天章因欠蔡婆本利银四十两,无力偿还,乃将女儿端云抵与蔡婆为童养媳;第一折到第三折写的是十三年时的事,窦娥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6.
在戏剧单元教学时,一位学生问, 《窦娥冤》是节选第三折,其中“一折”的“折”是不是相当于“场、幕”, “一折”是否就是“一场、一幕”?在不少人的观念里,三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词典》也这样注释:折, “北曲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一场。”但此种说法有失偏颇,笔者认为有必要把”折、场、幕”讲清楚,以便区分。  相似文献   

17.
【文体概说】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两百多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七百多种。元杂剧从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关汉卿的杂剧大多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了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  相似文献   

18.
大母鸡     
目的:训练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及快速反应的能力。方法:请一名幼儿作母鸡,戴母鸡头饰。其余幼儿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扮鸡蛋,另一组幼儿在圆圈外自由站立扮小虫。音乐起至12小节,扮母鸡的幼儿右手五指分开放在头顶表示鸡头,左手五指分开在背后表示鸡尾,围着“鸡蛋”两拍一步慢步走。扮鸡蛋的幼儿拉成圆圈,随着音乐节奏逆时针方向走。扮小虫的幼儿在圈外,随着节奏模仿小虫的  相似文献   

19.
七色镜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和"净"是男角色;"丑"行中除了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生"、"旦"都  相似文献   

20.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元曲又与诗词不同,它既是诗歌,又是戏曲,一身而二任,承担了双重任务,也取得了双倍的荣誉。元曲包括两种体制,一为小令,一为套数。小令是唐宋词的旧制,套数则为新的发展。套数用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合成套,称做曲牌联套体。单用一套抒情述怀的为散套,连用四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加上科白,来表演故事的为杂剧,杂剧为元曲的最高形式。元杂剧的演出,全剧只有一个角色——正未或正旦在剧中唱曲,全本四套都由这一角色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相互问答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