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波 《考试周刊》2010,(15):179-180
文章作者从浮沉子的反常实验现象出发,推导了造成反常现象的物理原理,最后发现存在与浮沉子初始漂浮状态相对应的水下平衡位置,并对该平衡位置所处的深度进行了推导.结合该理论解释了两种反常现象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浮沉子实验是很多初高中物理教师比较熟悉的一个小实验.因其实验过程简单、现象神奇和易于呈现而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他们往往在新生开学的绪论课上将其作为课堂演示实验,用以展示物理现象的精彩与魅力,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另类浮沉子     
常建  丁志勇 《物理教师》2011,(10):37-38
1引言1.1浮沉子的制作作者在期刊网上搜索关于浮沉子的制作及原理问题.总结出一般浮沉子的制作材料不外乎小滴瓶、医用滴管的橡皮帽;一端封口的玻璃管、废旧的饮料瓶;用于封玻璃管口的橡皮膜、气球皮;水和配重用的诸如焊锡丝、保险丝之类[1].稍加扩展的浮沉子也不外乎用注射器及瓶外接液柱  相似文献   

4.
浮沉实验     
浮沉实验可以作为初二的一个补充实验,也是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和老师讲座的好内容。  相似文献   

5.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该知识点,也难以记忆和应用。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后,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浮沉子,这样就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其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经典而又引人深思的实验,它能直观地演示出物体在下沉、悬浮、漂浮时,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知识点。请你动手试试看,你能说出它的原理吗?实验器材:1个小滴管(实验室都有),1个200m l或100m l的玻璃量筒(或开口大一些的塑料饮料瓶),橡皮薄膜,1支小注射器。实验方法:1、在量筒中盛水,使水面距量筒口约2cm,用一个带橡皮囊的小滴管先吸进一定的水量,然后用小注射器再往小滴管罐水。小滴管内的水量调整是依据:将小滴管置于量筒的水中时,使小滴管橡皮囊上端的一小部分浮于(露出)水面。最后用一块橡…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将一个已用过的滴眼液瓶做浮沉子(A瓶),用保险丝在瓶嘴处绕上8至10圈,目的是调节A瓶的重心,使A瓶瓶嘴朝下时可在水中直立.然后用手指瓶身,吸入约1/3的红墨水如图甲:再把一个雪碧瓶(B瓶)装入4/5的清水(一定不能装满,水面上要有空气),此时可将A瓶倒立在B瓶的水中,调节A瓶中的墨水量,使A瓶的顶部刚好与B瓶水面相平,如图己所示(若高出水面,则应往A瓶再加些墨水,反之则减少A瓶的墨水).最后,把原瓶盖旋紧,不使B瓶漏气(这是关键),否则就要用胶皮垫紧,不论用的是何种方法,只要能密封就行一、操作和现症…  相似文献   

8.
浮沉子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即好玩有趣又有探究意味。有教材在“沉和浮”的资料库中介绍了利用笔帽和橡皮泥制作“浮沉子”的方法,但这种制作方法不易调节,且橡皮泥时间长了也会“化”在水里。我们找到了一种材料,制作更简单的浮沉子——吸管浮沉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下图所示的浮沉子是一个能引起兴趣并有启发性的装置。它可进行方便而可靠的演示。储水器(e)是一根长约90厘米的充满水的乳胶导管。用一段穿过电机转动臂(g)上小孔的短玻璃管将储水器与球吸管(f)连接起来。球吸管可在转动臂的孔中自由转动。这样,当电机臂旋转时,储水器只跟着周期地上升和下落,同时又避免了因电机臂的旋转而使充满水的乳胶导管发生扭曲。浮沉子(a)是用透明塑料盒做成。里面盛有少许铅粒和一部分水,使浮沉子刚好可以悬浮在三角烧瓶(6)中。在塑料盒底部开有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创制的浮沉子,是用来说明液体的浮力、液体传递压强的性能以及气体具有压缩性的仪器。一个人形空壳,内贮空气,下部开有小孔,使水能进出壳中,以改变其重力的大小,将其置于盛水的玻璃圆筒中,刚好上浮。玻璃筒口蒙以绷紧的弹性膜,使其不漏气。用手推压弹性膜,壳内空气同时受到压缩而有水浸入其中,此时,壳重大于其浮力而下沉;放松手指,气体恢复原体积,水被排出壳外,壳重小于浮力而上浮(附图—(1))。  相似文献   

11.
浮沉子实验通常用来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A为玻璃容器,B为水,C为玻璃瓶浮沉子,D为浮沉子的空气柱,E为橡皮膜,R为被封闭的气体。  相似文献   

12.
1 浮沉子实验 浮沉子实验通常用来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A为玻璃容器,B为水,C为玻璃瓶浮沉子,D为浮沉子的空气柱,E为橡皮膜,R为被封闭的气体.  相似文献   

13.
浮沉子是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常做的演示实验之一,操作时偶尔会出现无法下沉或下沉后不再上浮的现象。从三种配重不同的浮沉子浮与沉的实验现象出发,对浮沉子浮与沉的原理进行深度剖析,找到有的浮沉子不下沉而有的浮沉子下沉后不上浮的原因,为成功制作浮沉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浮沉子"在水下存在平衡位置的问题,就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的关于"浮沉子"的文章来看,有一些涉及"浮沉子"的水下平衡问题,主要是定性的描述。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出水下平衡位置与"浮沉子"下沉的深度和玻璃容器上部分气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例子很常见,上浮、下沉的实验也简单易操作,但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实例却非常少。教材上采用"盐水浮鸡蛋"实验作为例证,可做过该实验的教师都知道,要使鸡蛋上浮很容易,但要使鸡蛋悬浮就很难操作了,因为在该实验中加盐的量不好把握,且食盐在水中溶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虽然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但这样又会影响我们  相似文献   

17.
以“反常浮沉子”为主题,研发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验设计,拓展八年级“浮力”的难点教学与科普教学。从课本例子潜水艇出发,挖掘其背后的真实问题情境素材,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聚焦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18.
陶本友 《物理教师》2011,(10):33-3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物理研究和发展的根基,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浮力"是八年级物理的教学难点,特别是学生学习阿基米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们曾按常规方法,用一个小玻璃瓶(如图一)瓶内装入适量细砂,将瓶口用蜡密封,再在瓶口处绕上几圈细铜丝,放到水中。通过增减铜丝的方法使其达到随遇平衡。实践证明,调试困难,既不易达到最佳演示效果,又不能同时演示浮、沉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现行北师大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为了说明密度比水呔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以及钢制的潜水艇能在水中随意地下潜和上浮,书中用一只铝制的废牙膏袋来做实验,因为铝的密度为2.7×10^3kg/m^3,与钢铁类似,都比水的密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