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如果将哲学看作是沉思的话,哲学也就是关于形上之思。“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本为人类生活两个互为关联不可或缺的因素,既互异又互通。现代生活愈来愈关注于“形而下”之物,而疏于“形而上”之思,于是在时代的地平线映衬下对“哲学”的现代解读就有了足以显现的澄明意义,而朱德生先生的近作《形上之思》可谓是对这一“意义”追寻的代表之说。 “形上”乃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赋“哲学”之本意,“思”为现代之大家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后其任务之断言。“形上之思” 绝非在纯然的学理意义上所提出,而是凝聚了现代…  相似文献   

2.
把杜国庠错成杜国“痒”,是近年来书籍中错字的一个怪例(见《出版工作》1984年10期《印错的名字》)。无独有偶,并非空前(但愿绝后)。如某诗刊中,已有过“持斯授业辱胶痒”的诗句。“胶痒”是个什么东西?原来系“胶庠”(周代大学名)之误。有读者说,读书遇上错字,就象虱子在身上爬,也有形容为象吃了苍蝇似的,话不好听,情绪可知。离奇的错字,当更是这样。即如这个“痒”字,是能让人痒痒,又有点噁心的。屡见书上张謇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家园何在? 这正是项贤明在他的《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一书中苦苦追觅的。作者的探索是从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开始的。当现代人运用“教育”对人启蒙时,作者却对这种用于启蒙的“教育”本身提出了质疑:这种“教育”能够引出一个真正的“人”来吗?在作者看来,以“制度化”、 “科学化”等为特质的现代教育无法完成“成人”的使命。在此意义上,作者的努力正在于启“教育”之蒙、启“现代教育”之蒙。这既是对人们惯常接受的“现代教育”的批判与解构,更是对“现代教育”的重新解读与改写。换言之,作者的意图不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编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表示一个群体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现代编辑形象是构成编辑素质的重要方面,一向是出版理论界探索的热点。60年代“杂家”“专家”之争,现代“学者型”“经营型”之辩,都是力求为编辑塑造切合实际的完美形象。见仁见智,启迪思考,颇有教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何者为准,时代和职业的追求,时势造就人,编辑形象也就应运而生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原来勾画的“杂家”或“专家”形象,虽仍有合理内核,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因而“学者型”“经营型”之辩,也是自然成章之事。愚以为,不…  相似文献   

5.
﹃唤起民众自为革命的主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东革命报刊广东的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但到了近现代才有长足的发展。虽然“在中国土地上印行的第一份外文杂志”、“现代中文杂志之第一种”,乃至“报纸之主张革命者”,广东均得以膺获“第一”的殊荣。但此后便一直沉寂...  相似文献   

6.
《海南档案》2006,(4):44-45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时秩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吴中杰  近意 《出版参考》2005,(11):39-40
其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原则,在中国,并非蔡元培一个人的主张,我们只要看看自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的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纪念碑铭中,称颂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就可以想见这种思想原则,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现代思想的学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9.
人大国学院成立的消息,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尤其是知识界的争议极大。但看近日新闻,人大国学院仍正式挂牌了。在揭牌仪式上,人大校长纪宝成称引台湾南怀瑾的来信说:“若有求全之毁或不虞之誉,皆当付之一笑,不足论也。”这种姿态当然潇洒得很。学术虽为天下之公器,为学术者却有私募或公帑之不同的助源,以及不同的治学空间;在此空间里,学官学阀的权力有大有小,外人置喙往往不免隔靴骚痒。就舆情而言,毁誉由你毁誉,学院我自为之,干卿底事?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11.
叶德辉的目录学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卿 《图书馆》1994,(4):54-56
叶德辉是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他非常重视私家目录,认为它可以补馆阁之阙略,足资校勘、多识之用。叶氏进行大量的刊刻古籍及其书目的活动,目的是守先待后,为海内共读,同时,叶氏亦是“征刻秘本”活动的实践者,提出了“目录之学,不独扩增闻见,亦且阐扬幽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汪业群 《兰台世界》2007,(2S):56-57
一、戊戌改革前的教育现状 中华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备受世人推崇,家有塾,党有痒,党有痒,州有育,国有学,加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则以急剧增长的多语种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长期以来,研究“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他们各有强项与弱项。 学科的分割与学术队伍的划疆而治,不利于健全和发展完整意义的文献学学科体系。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为建立“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献学(或称大文献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例如林申清先生说:“建立一门能够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书眉? 书眉的定义: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书页的上端”。按《辞海》的解释是:“横排本书籍排印在版心上方的书名、篇章序次和标题等文字。”书之“眉”,犹如人之“眉”,书眉处理得好,看起来就眉清目秀,起到了书页的美观作用。书眉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和目录一样,帮助阅读人便利寻找需要阅读的内容,特别是大部头的著作。篇幅少的图书,就不必要书眉了。  相似文献   

15.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5,(10):62-62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员.可能经常出现眼干、脸痒、头痛等症状.而多数人一般认为是电脑屏幕的辐射引起的。其实电脑电磁辐射最厉害是电脑的“后脑”和两侧,专家告诫电脑用户.最好别让电脑的“后脑勺”冲着人。  相似文献   

17.
西文“university”一词在晚清被译为《大学》之“大学”,产生了双重的错位:其一,欧洲古昔的“university”并非“官办”,这一特点延续到现代西方多数“university”,而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正如《大学》之“大学”,几乎无一例外为“宫办”;其二,中国古昔之“大学”重在培养教化之士(仕),以辅佐王政,而现代西方“university”则重实利教育,并越来越“体制化”(国家整合),渐失其“自由”性质,以致自19世纪上半叶之英国教育家纽曼始,就不断有回归古昔“university”精神的呼吁。  相似文献   

18.
小丽已经怀孕7个月了,最后一段时间经常觉得皮肤搔痒,不光是肚子上痒,手心、足心也痒,身上被她抓得“伤痕累累”,渐渐地,眼睛好像有些发黄。听老人说  相似文献   

19.
自愧不如     
前几年台湾《联合报》上,登了一篇女作家张爱玲的旧作:《编辑之痒》。张女士说,她为《皇冠》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结果,刊出时,“言必有失”被改成“言必有中”。另外,上海的旧路名“张家浜”,被印成“张家滨”。张爱玲不无沮丧地说:  相似文献   

20.
王德华 《青年记者》2007,(14):40-40
“寓论断于序事”是《史记》笔法中很重要的一种,与现代新闻学所要求的“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的写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寓论断于序事”内涵十分丰富,从思想层面到实际操作,对我们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