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1,(3):70-71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重视食疗养生。《红楼梦》中就包涵了很多食疗养生的内容,曹雪芹深知食粥有益于健康。粥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据考证已有4000年历史了,宋代的陆游有《食粥》诗,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15):118-119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果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相似文献   

3.
四时养生     
我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在谈到如何才能尽终其天年时,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无数实践证明,这是中医养上学里最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只有认真地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才能健康长寿。 所谓“春夏养阳”,是说人们在春天、夏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所谓“秋冬养阴”,是说人们在秋天、冬天的时候,要重视体内阴气的保存。那么,究竟如何养阳,又如何养阴呢?  相似文献   

4.
<正>男女在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造就了两者在养生方式上的差异。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抓住养生侧重,才能够事半功倍。1.男要"冷"养,女要"热"养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地区的女性寿命较长;在气候凉爽地区居住的男性则活得更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男人"火力壮"、怕热;女人则更怕冷。因此,男人不妨尝试"冷"养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  相似文献   

5.
嵇艺 《科学生活》2024,(1):56-57
<正>立冬代表着冬季正式来临,同时各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论断,点明了冬季治病养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疗法在冬季防治疾病呢?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是“夏病冬治、冬病冬防”的重要防治时机。而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使药物随经络循经到达周身血脉,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由此配以辛温通络之药制成三九贴可温经通脉、祛寒化瘀。  相似文献   

6.
韩蕾 《金秋科苑》2011,(24):125-126
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不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选对时机更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到夜晚,分别应该遵循“慢”、“动”、“润”、“暖”、“松”这5个养生字诀。本期,我们请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一民,为大家讲解一天5字养生锦囊。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相似文献   

7.
春季养生调理之一: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相似文献   

8.
古越 《金秋科苑》2012,(6):103-103
春季养生调理之一: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成了时髦词汇。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也很不规律,亚健康者似乎越来越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养生本身是件好事,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走极端,倘若“过”了,兴许就会“变味”。  相似文献   

10.
简岩 《百科知识》2010,(13):1-1
继台湾的“养生教主”林光常倒台后,大陆的另一位“养生大师”张悟本也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为什么中国会频频产生“养生大师”?究其根源,是“药食同源”或食物治病之说在民间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主张无欲虚静,讲究"适劳其体",反对"跳走喘乏",同时认识到了道德修炼的重要性,其中的养形、养神和以德养生对现代的健康主题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历史相关文献的探究,呈现个中本貌,为当今的健康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2.
鸢绯 《科学生活》2013,(4):68-69
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不仅耍找到适合自己的,选对时机更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到深夜,分别应该遵循“慢”、“动”、“润”、“暖”、“松”这五个养生字诀。本期,我们来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一民,是如何讲解“一天五字养生锦囊”的吧。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0,(10):30-30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最旱见于《庄子·内篇》。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古人的养生经,有许多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的地方,因此向古人学养生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养生之道     
一、养生概述何谓"养"?据《说文解字》,"养",供养也,后引申为调养、休养、生息、休息等。因此"养生"的含义,也即是延年益寿。《史记》记载:"礼由人生,人生有欲,制礼以养人欲,……故礼者,养也。"因此,周天子定五礼,以礼疏导人欲。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经过我们祖先不断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一整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1,(12):50-51
“假血燕”在执法重拳下退出了市场,但只要不彻底荡涤中国养生文化中沉渣泛起的污泥浊水,实现从传统向现代、从“传奇”向科学的转变,另一出养生闹剧很快又会粉墨登场、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6.
喝茶养生防病看体质对照一下你适合喝哪种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如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绿茶性寒可清热,乌龙茶润喉生津,花茶养肝利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喝茶也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是喝茶需看体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两种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带动其他各个产业的经济增值,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近年来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人们对健康养生旅游的向往,基于中医药的养生旅游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亳州市依托其深厚的中药材文化内涵,坚持“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打造中药材旅游养生胜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以亳州中药材与旅游资源结合开发为目的,深入挖掘亳州中药材的文化内涵,找出了中药材和旅游的共同点,提出一个不乏趣味、旅游兼学知识的中药材养生旅游新模式,以推动两者健康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冬令进补早已是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的养生“黄金守则”,而阿胶、膏方等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帝王将相独享的养生妙招了。看着火爆的冬令进补大军“汹涌来袭”,我们本着科学负责的精神,不得不思考:冬令进补,你补对了吗?  相似文献   

19.
“一喷二泡三呵护”是什么?灸疗液喷敷,周身通泡足粉泡脚,脾胃慷口服。“一喷二泡三呵护”能治啥?皮肤过敏、湿疹、风湿骨病、心脏病、高血压、腿足常见病、胃病、肠炎、脾虚、脾湿、口臭、便溏、便秘(需个别调理)等。直接的作用有养皮肤、强筋骨、燃脂肪、除湿毒、固元气、气血流、营卫昌。“一喷二泡三呵护”神在哪?不去医院,随时随地使用,每天不到10元钱,当天即见效!“一喷二泡三呵护”是北京郑氏润慷生物医药研究院独创绿色养生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多种中药萃取,无激素、无毒副作用,愈无数病患,很多人成为经销商,不但治好了病,还找到了发财门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期刊如何以市场经济观念作指导,结合《诊断病理学杂志》办刊的实践,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医学期刊的影响,论述了必须改变吃“皇粮”的思想观念,拓宽经营门路,努力创收,走“以刊养刊”的路。紧紧抓住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样才能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