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常感到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无意抱着一份“学科情结”孤芳自赏,更不是对其他学科抱有成见。想想,一棵树无论植根在哪里,只要有适合的土壤,就是一种幸运与幸福了。我的“根”扎在语文的土壤里,便为此而生出这般的得意与骄傲来。  相似文献   

2.
从参加工作至今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与小学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这门学科,也乐意把我的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回顾这十几年的时间,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但一直走不出一个误区——过于侧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另一方面——"人文性",其结果我的教学是非常失败的. 我在迷茫之中摸索着……,直到有一天我从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语文教育》,顿时犹如醍醐灌顶,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走弯路,还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徘徊.  相似文献   

3.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语言学科的研究规划,我想,规划里总得有一项,研究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我跟中小学语文教师有所接触.他们在砸碎了"四人邦"两个估计"的精神枷锁之后,思想得到解放,急切盼望投入教育革命的行列,把自己担任的语文教学工作搞好.但是,对于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他们感到缺少办法.问我有什么办法,我很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下,要做一名研修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语文这一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涵盖了人文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各个领域都要掌握一点.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活"一点.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地整合教材、创新教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新颖化、多样化.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摸索和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就学科谈学科,就语文教语文,无论怎样研究、怎样改革,颠来倒去,总跳不出学科的圈子。这似乎已经成为禁锢语文教学创新的"瓶颈"。语文教学,是否应有新的突破,在强化"语文味"的同时,能否教出"另一种滋味"来?我以为似乎可以从以下的一些方面进行尝试:一、挖掘文本的"别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发现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相关学科抢占了地盘,语文课上语文不做主,"语文味"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不当,没有紧扣"语文"制定。那么,如何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紧扣语文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综合"要以"语文学科"为主线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活动中,语文往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坚持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语文主要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实践,应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先天具有"跨越学科,对接生活"的特性与需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先天具有"跨越学科,对接生活"的特性与需求。国家课程体系中语文的分科学习,不能够完全反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也满足不了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学语文、用语文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或者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将语文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我与大家》校本课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母语教育事业,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塑人.语文学科是一门使人终身受益的学科,是发展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塑造人的个性、思想和灵魂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师就是天天在塑造人的雕塑家.这,正是我的核心语文教育观. 我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园圃里,耕耘了近五十个春秋,追问起点,从当教师的第一天,孜孜以求的就是塑造人.为了达到用母语育人的目的,我结合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践及中外母语教育比较,从十个方面多维度地研究语文教育,分析语文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提出了构建语文教育之"链"的思想,并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试图以系统思想为指导,探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规律,从整体上改革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我和你,心连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童叟传唱,深入人心,因为它是关乎爱与平等主题的一部温暖的作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每唱起这首歌,我就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是否也能体现一种"我和你"的关系?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总在思考、摸索,对于语文这么一门有趣味、有意思的学科,课堂中应多一些  相似文献   

11.
顾燕文 《中国教师》2011,(23):47-48
<正>我是一名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起来的区级学科教研员。面对着语文试题筑就的厚厚的"应试墙",我曾经迷惘过,甚至产生了逃离语文教育的念头。然而十分有幸的是,在我感到最无奈的2006年,我进入了上海市"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2.
朱栋 《教师》2010,(11)
日前,上海四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的消息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颇感痛惜.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对此,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家田本娜教授指出,"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学科,又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心灵学科".小学语文的这一"发展"目标决定了"个体发展"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旨和归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脱离"发展"这个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比"在语文课程中是"表现手法",在修辞学科中是"修辞手法",这是由课程与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来自学科,但不等于学科;语文课程来自多种学科,更不等于这些学科.语文课程内容应是多种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化.明确这样的规定性与制约性,对于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乃至语文中考纲要的科学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逾三十年,至今仍不明白"语文"是什么,不知道"语文"课教什么。钱梦龙老师说:"语文教师们教了几十年语文,到头来却连自己教的究竟是一门什么学科都说不清楚,真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看来,我这样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看到王荣生先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我对这种拔障除翳的工作满怀着期待。然而,王先生最近在《语  相似文献   

16.
正回顾多年来的教学历程,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历经如下"三境界":一、第一种境界:体现语文课之"三特点"语文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语文的本色、体现其学科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境界。第一,以"读"为重,体现学科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强调让学生"多读",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是何等重要,"读"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探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就朗读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如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一样,语文有属于自己学科的特质:"朗读是语文课堂特有的语言""情感是语文课堂必备的元素"。但是如何让朗读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让情感渗透入语文课堂的具体环节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成为我和许多语文老师的苦恼。让学生"读会语文",尤其要将"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课堂之外,大概是每位语文教师压在心底的追求吧,我特别坚持这一点。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和教育美学专家朱学坤认为:"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特级教师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重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一线教师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在理论研讨中,教师们往往将改革看成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研究表明,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探索作用有限.我在<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教学方法实际上有四个层面:教学方法的原理,即"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的技术层面,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即"学科具体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技巧层面,即"教学技巧".语文教师所谈论的"教学方法",多数是在操作层面,关注的是"语文教学方法".而在操作层面,教学方法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聚合,它受制于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学内容.本文是在"全国‘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现场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节选(由浙江江山中学吴根华老师整理),但对促进从教学内容的合宜性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适宜性,我以为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