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无为而教     
无为而教外一篇赵三能一、无为而教国人历来讲究无为,治理国家的人讲究“无为而治”;音乐家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戏曲舞台上本无门,但演员的动作使观众觉得“此地无门胜有门”;画家齐白石只画两只虾于纸上,我们却觉得满纸是水。但令人惊奇的是,很少有搞教育的提...  相似文献   

3.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如何启迪学生思维上去下功夫。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国也有一民谚:“Giveahungry man a fish and you'll feed him for aday.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ll feed himself for a long time.”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比知识内容本身更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不只是为了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是历史上的教育经典之一,其中体现了很多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部分。文章根据“不教而教”的理念,从父母的角色、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弥儿》中的早期儿童教育观,提出了父母要对孩子陪伴引导、教育方式要顺应天性以及教育内容要按需而教的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说过这样一段话: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斥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不教而教,就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其实,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吴媛媛 《教学随笔》2007,(4):8-8,11
2005年7月15日,江苏工业园区特级教师徐斌应邀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笔者有幸观摩,得以享受他所执教的《认识乘法》一课。徐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巧蕴于行云流水般的教学结构之中,处处闪现智慧的光芒,倾情打造的又一经典教学让人回味绵长。笔者采撷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不教而教     
<正>近日读到一篇文章《野村教画》,讲的是日本一个著名画家野村教孩子们学画的故事。这位名叫野村的老太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为迎合家长的心理,普遍存在着幼教小学化的倾向,有些幼儿园开设了各种特长班,如识字班、英语班、数学班等,说是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然而,超前教育未必会"种瓜得瓜",幼儿阶段提前实施小学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幼儿教育以活动为主,而幼儿活动要以有序为主。幼儿教育要实施"无为而教",要  相似文献   

9.
吴友智 《江西教育》2012,(Z4):63-64
先看几个有趣的教育故事:A.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练琴。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相似文献   

10.
不教而教     
张巧玲 《幼儿教育》2000,(11):27-27
针对幼儿的认识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越具体形象效果越好。“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的不教而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金源萍 《学子》2013,(5):95
不经意间,在一个"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的QQ群里看到了"无痕教育"这个词,后来又在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书里明白,那个"痕"的意思,是主张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即"润物细无声"。可是,或许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与自我经历相关,我看到它的那一刹那,第一念头却是"没有伤痕的教育",于是,就想根据自己班主任工作的过往经历,写了下面的文字。在班主任工作生涯里,以及许多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反馈意见里,我  相似文献   

12.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物,则必须以有为为之。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这样的精神来达成我们的理想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相长”是由来已久的规律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 ,会涌现出一些好的方法或提出问题与不足 ,让教师从中得到启示 ,从而促进自己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与学之间相互渗透 ,共同提高 ,取得教学相长的良好结果。下面举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次在教跨越式跳高时 ,有不少学生踏跳腿不能很快地摆过竿 ,形成骑竿或坐竿的姿势 ,尽管组织了不少辅助练习 ,但效果仍不理想。这时 ,有一个男同学很轻松跳过 ,姿势很好 ,他走过来对老师说 :“老师 ,我用武术中的‘腾空飞脚’姿势跳过去的。”原来他曾经练过武术。这时 ,我马上得到启发 ,把“腾空飞腿”动作稍作…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的价值从来没有被质疑过。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尤其是人的过高期待带来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想的偏离。"我把天真活泼的孩子送到学校,若干年后你还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美国妈妈对当代学校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疑惑,被标榜为崇尚自由化与个性化的美国教育为何会被质疑?与之相比较,中国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又是什么呢?问题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教育都有这样的通病:教给孩子们的只是如何生存,而不知教其何为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的价值从来没有被质疑过。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尤其是人的过高期待带来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想的偏离。“我把天真活泼的孩子送到学校,若干年后你还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美国妈妈对当代学校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疑惑,被标榜为崇尚自由化与个性化的美国教育为何会被质疑?与之相比较,中国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又是什么呢?问题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教育都有这样的通病:教给孩子们的只是如何生存,而不知教其何为人生。这意味着,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在当今社会很突出,尤其表现在片面地强调知识的获取和过度的评价上,忽视了完整个体及其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教的法子源自学的法子,这种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教,会让教与学的双方备感亲切与自然。一个没有学就去教的教师,或许也能教,但其教学是机械的,教与学之间不会有心灵的互通。当前的阅读教学就存在着这种不学而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新读写》2009,(2):7-7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一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面对的虽然是模仿力强,好奇心重的小学生,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孩子,英语课堂教学只要一被他们发现老师要他们重复模仿、练习,他们中的大部分就一定游离于课堂之外了。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要思想。但他的“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注重顺从自然规律,以不作为达到有作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治世是如此,引申到学习上也应遵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法则。老子教育思想的理念:一是在于顺其自然,按照人的本性去发挥各人所长;二是淡泊名利,无私而学;三是在于言不在多,身教重于言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总之,在于把人的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使自己的潜能不断被挖掘和体现,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