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IPP模式由美国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适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以CIPP模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分四个阶段进行,即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方案、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体育课堂教学成果.以CIPP模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运用CIPP模式,应注意转变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观、慎重选择评价者以发挥评价的改进及发展功能、在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下组织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而建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助跑器.因此,更新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健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学评价,即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估量与评判.其有效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意义深远,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作用,推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我们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优化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升华评价语言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田梓 《文教资料》2008,(4):101-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主体上重教师、轻学生,在评价客体上重教法、轻学法,在评价目的上重奖励、轻发展等.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构建系列美术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案,让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从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四个方面出发,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以期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临国家新课改的要求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确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越来越暴露出某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重心偏离、内容狭窄、方法刻板、主体缺失等方面.依据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反映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文章从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设计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策略,建立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等方面探索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校教学质童保障的核心,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方式.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多维"消费观",构建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力图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推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CTP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企业CTP部门的岗位技能要求,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中以企业CTP部门工作特征为原形,采用"分组式"教学形式和采用教师、同学和自我三方评价考核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舞蹈"这个隐喻出发分析课堂教学具有活动性、语言建构性和关系性,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走出观众席成为表演者,重要的仍是观念的转变.本文以知识的性质为基础分析了课堂教学的认知过程,并从预设与生成视角揭示了课堂教学的舞蹈性理论:互动参与性和及时调控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职称晋升管理方面的"创新崇拜"倾向对教师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面临着失去教育理想追求、相关权利得不到尊重与保护、教学和学术水平停滞等方面的危机。要消除高校管理"创新崇拜"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管理质量,可以从追问管理创新的本真目的、把握核心创新内容、建立教师参与的管理创新程序入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和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背离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误解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应该通过客观和科学的分析,澄清当前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找到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堂变革的核心精神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思考,而推动思考的是一些具体的任务。基于这个起点,并结合品德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学科教学案例归纳了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三种基本类型,即螺旋上升式、递进式、并列式。这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任务单设计过程中,要讲究的设计策略,初步了解任务单在重构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评价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策略进行分析.首先,阐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当以"解释者"和"批判社会建构主义者"的身份加以担当,并概括为六大特征;其次,以"阅读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课堂教学评价特征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的直接、具体目标。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并转化为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实施基于标准的课程与教学不容忽略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分解课程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分析课程标准分解的含义、历程、要素、本质和特性,阐释分解课程标准的意义,并讨论实践中分解课程标准的观点以及宜采用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The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University of Delaware Science Education project has addressed the challenge of promoting systemic change in science educ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instructional assessments. Instructional assessments integrate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s with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t the classroom level. Instructional assessment provides a promising lever for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指导下的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预设,“有心”发掘生成力,并留有生成空间,更要在课堂上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智慧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What happens when a state'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ies are in conflic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of how 2 eighth-grade, writing teachers in California interpreted and enacted the state's high-stakes California Assessment Program (CAP) direct writing assessment in their classrooms and compares the resulting writing instruction with the ideal presented in California's Handbook for Planning an Effective Writing Program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6). The principal encouraged all teachers to achieve curriculum alignment with the test; in fact, each target teacher defined and enacted curriculum alignment differently. On one hand, teacher stat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exam motivated them to prioritize writing instr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y the teachers interpreted the CAP materials and consequently approached writing instruction conflicted at points with the state's own curricular recommendations. Reciprocally,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established in the classroom influenc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is assessment. I conclude that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terpretations of an assessment are most salient to its classroom implications, and therefore instructional validity (Garcia & Pearson, 1991) of large-scale tests is crit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