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 ,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 ,《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 ;《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 ;“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 ,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把鲁迅的小说《长明灯》视为象征性的作品。这种看法,在李希凡同志的《<呐喊><役徨>的思想与艺术》一书中,表述得更力集中,更为突出。在李希凡同志看来,鲁迅笔下的“长明灯”,“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落后、腐朽和灾难的根源”(着重点系引者所加),因而一心要熄掉“长明灯”的“疯子”,便是“已有了‘血的蒸气’”,“显示了‘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的叛逆者。他那“我放火”的战叫,“不只是要熄掉长明灯的鬼火,而且要把它化为灰烬,点燃起烧毁旧世界的熊熊烈火”.为此,李希凡同志还把《长明灯》同《狂人日记》作了一番比较,并进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长明灯》,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揭露封建思想道德吃人本质的篇章。“疯子“是当时黑暗社会中的精神界之战士,他的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受到了来自封建势力和庸众群体的围剿与扼杀。小说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出精神界之战士对庸众宣战的彻底而坚决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和《长明灯》是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两篇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小说。从《狂人日记》到《长明灯》的创作过程,从"救救孩子"的呼吁到"灭神灯,要放火"的战斗宣言,这一变化标志着鲁迅在现实的重重矛盾困惑中,为自己接下来的改革社会的实践确定了一种出路,并将以更为坚定执着的姿态直面现实的黑暗。这体现了鲁迅革命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承前启后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具象层面与象征层面显而易见的“互”呈现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之中,此为“整体性象征”。而象征意境的营造与“象征的抒情”几乎贯串于鲁讯先生《呐喊》与《彷徨》这两部小说中,这是鲁讯先生广泛地吸纳古今中外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将之融贯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静 《山东教育》2008,(1):61-62
疯子,是人类中的另类。在一个疯子的世界里,疯子有着绝对的自由,又是十足的病态,这是怎样的令人羡慕和无奈?然而疯子也是人,他的话中不乏歪打正着之理,譬如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语文课堂教学经历,让我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感觉。曾经疯过的峰子如此道: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中国家族制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众多作品里我独爱的是收归于彷徨集里的《长明灯》,因为它给了我太多疑问、太多回答。暂且不争论它到底是属于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象征主义作品,就单其小说构造来说,比起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更加凸显其身陷文化重复困境中的深思以及对“先驱者”这一内涵的时代定义。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的主题恐怕并非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吃人”,而是“吃人”背后的“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在《狂人日记》分成三个阶段而演进,本文力图描述这一演进的过程,从而对《狂人日记》的主题进行重估。全文分三部分如下:1、自我关怀——狂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自我关怀;2、关怀他者——狂人对他者的关怀来自推己及人的“同情”;3、关怀未来(孩子)——狂人的关怀未来(孩子)来自对“纠缠”自身的环境的反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鲁迅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多次修改,连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收进集子时也要修改。例如小说《长明灯》描写阔亭跟几个闲人在茶馆里大骂那个吹长明灯的“疯子”这一节,最初发表时有这么两句:“阔亭捏了拳,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一只茶碗的盖子也噫的一声,翻了身。”这  相似文献   

11.
乍一看,《狂人日记》与《红楼梦》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把这两部作品扯在一起.人们一定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但是.细心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两部杰作都自称为“荒唐之言”。《红楼梦》的“写作缘起”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狂人日记》在序言中写道:“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迹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作为一十小说车.虽呈现为一种心理小说形态.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故事。相反.《狂人日记》中涉及的故事恰恰不止一个.它实际上讲进了众多真实的和虚幻的吃人故事。《狂人日记》就是由这些故事汇编而成的“吃人”话语,而且.不断地重复这一“吃人”话语成了狂人患迫害狂的主要病态心理特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中,两类形象始终受到密切的关注:农民和知识分子。如果说,鲁迅从思想革命的历史使命出发,对农民的描写是侧重于反映他们思想上的落后性,狭隘性,封建性,以求达到救治国民灵魂的目的,那么,在对进步知识分子的描写中,则把他们当作反封建思想革命的积极力量,充满同情地表现他们觉醒后的痛苦,追求后的失望,以求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在《呐喊》《彷徨》中,除了《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其他进步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思想过程:在时代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14.
长者对幼者的精神“虐杀”——《风筝》着力表现的这个主题,是与鲁迅对现实社会一贯持有的理性、批判精神相一致的,也是与作者从《狂人日记》肇始的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批判精神一脉相承的。透过摧毁一个“将要完工”的风筝这一件生活小事,于习焉不察中见出传统文化里潜藏着的“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文章写好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修改。这与“大匠不示人以璞”———艺术家不轻易把未完成的作品拿给人看是同一道理。清代袁枚的《遣尖》之五云:“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这个比喻,把作者呕心沥血地修改诗文之举说得风趣而幽默。“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鲁迅就是这个方面的典范,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多次修改,连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收进集子时也要修改。例如小说《长明灯》描写阔亭跟几个闲人在茶馆里大骂那个要吹长明灯的“疯子”这一节,最初发表时…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是一个意蕴非常复杂的文本,以往对《狂人日记》的解读主要停留在意识形态批判的层面。事实上,除了意识形态的批判,还有站在西方文化立场对传统家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新文化建设的热情呼唤。这种文化解读的关键在于《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的自私",以及对新文化建设中借鉴西方文化,为个性发展留出空间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以其对民族、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人们对鲁迅的创作风格也主要是论以现实主义。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鲁迅的有些作品,除了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之外,还具有现代派的特色。其中以《狂人日记》最为明显。 《狂人日记》历来被认为是用隐晦的反笔讽喻吃人的社会本质,反证“疯子”的敏感与清醒,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愤慨之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于1918年冬天创作,后收入《呐喊》的短篇小说,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反封建的小说。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描绘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