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应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法律化,是沟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中间桥梁,它使得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与需要。同时,古今中外的无数次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也证明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道德法律化或是盲目的道德法律化及以德代法的做法无疑会给法制体系的完备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带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法律化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道德法律化 ,是指某些道德规范为了获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而以法律的形式出现 ,其限度具有合理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茂堂教授《论道德法律化之误》一文从执法、司法的语境论证道德法律化的困境存在着语境错误问题,没有洞察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出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弊端的原因在于道德法律化的不当而非道德法律化本身。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体现在道德自身的非完满性需要法律规则补足。道德与法律在终极价值上契合,在内容上共享,在调整范围上重叠。  相似文献   

5.
当前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要把道德规范的宣教化服和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结合起来,把褒扬和惩治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准则、规范,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强有力的道德法规,为社会公众行为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督导。道德的法律化,是以他律的形式促动自律.以法制保障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目前我国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状况而言,道德法律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的根据与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的法律化是道德与法律关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道德的法律化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有着学理上的根据。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又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既不能不区分道德的性质盲目地实施道德的法律化,也不能不顾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特点.把所有的道德要求都直接移植为法律。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律历来是调节人类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二者在社会功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在现代民主社会,德治与法治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或缺的两种途径。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二者的关系愈加紧密。历史和现实都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要与法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两种基本规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就是指代道德立法,是实现道德上升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对于规避道德自身局限、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规避道德自身局限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然而,道德的法律化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局限性,如容易滋生道德的虚伪性、扼杀道德的生存空间、放大司法的自由裁量权、丧失人本的价值追求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法律化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正是道德具有向法律转化的可能性,这一主张才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但道德向法律的转化过程绝不是任意的,是有条件的。如何把握法律化的道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制化的道德是有相对独立形式和价值的客观存在。市场经济和文明发展客观上要求道德法制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实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民商、刑事、立法、司法的道德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法律化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不能简单地实行道德法律化,道德法律化自身存在着负效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德法并重。  相似文献   

13.
诚信作为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在传统的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诚信道德重道德教化轻道德制度建设的缺陷,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由于诚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而得到了根本的纠正。现代诚信道德的法律化,既是时代的必然需要,也可以通过立法、执法、公民自觉行为等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在各个领域中展开, 对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安乐死非犯罪化及安乐死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阐释关于安乐死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法律规范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社会发展出现了道德和法律发展相背离的“怪圈”:法制建设的加快不但没有促进道德建设的同步发展,相反,社会的道德水平却日益呈下滑趋势。当代为数不多的几个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昌盛而闻名遐尔的国家,如新加坡、瑞士、挪威等国的治国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道德和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把人类行为规范的两大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筑起一道杜绝一切不道德和不合法行为的栅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以往人们都将"社会公德"视为道德建设的范畴,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自律行为来实施,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状况,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应加强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力度,以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性.文章还建设性的提出了一些社会公德建设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公德和私德的定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道德的现实意义来看,无论对公,还是对私,道德都应该有一致的善恶评价。对公德和私德的划分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产生出诸多弊病。我们认为,只有淡化对公德与私德的划分,才能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全民和谐社会的共建。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法律化作为提高公共道德的主要路径一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劣根性,积弊流传、恶习难改,需要公共道德法律化;二是因为私德难以外推为公德,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现代社会的行为规则,需要法律化;三是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公共道德调控力减弱,需要公共道德的法律化。而公共道德与现代法律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使公共道德法律化具有内在根据。我国在公共道德法律化的实践揭示了以职业道德法律化为突破口,就能加大公共道德法律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