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世贞以"乐府"观念论词,注重词体原生态。他首次对词体"正变"概念进行较完整的阐述,并以"一代之文学"观念论词体盛衰,另一方面又重五代北宋而轻南宋。他认为词应"近情"、"近俗",同时重视词的语言艺术美。他卑视词体,以词为"诗余",为游戏消遣之具,是站在正统文学立场上的词体价值观。其词学观既有精辟深刻处,又有偏激主观的一面,对中晚明词学观念及词风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于诗、书、画的创作与鉴赏都有所得,在此基础上,他从意象思想角度关注到了诗、书、画的相通之处。从体用关系来看,书画重具象之体,诗文重意义之用;从创作来看,王世贞认为三者之间在取法对象、创作方法上虽有不同,但是能够共通,互相借鉴;从品评来看,王世贞在鉴赏过程中,经常将三者并举,三者有着共通的审美标准,即"古雅"、"有意无意"、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及"象外意"的回味无穷。王世贞从意象思想角度入手,讨论诗书画的相通之处,显出了他对不同艺术门类认识之深刻。  相似文献   

5.
文体范本之二十九:赋体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的乐府倚曲不仅采用词体文学"由乐以制词"的创作手法,在声律运用上也颇具词体文学的特点,为其词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本文试论之.  相似文献   

7.
姚莹 《文教资料》2012,(26):104-106
王安石词作较少且精品不多,但在北宋词史上却有特殊意义。他有意识地以诗为词,融诗入词,将原本只属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引入词的创作中,开拓了词境,打破了诗词的严格分界,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为苏轼的"以诗为词"提供了铺垫和准备。王安石是北宋初中期"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参与人物。  相似文献   

8.
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广泛搜集了唐至明代诗词曲中的特殊习用语,旁征博引,精当释义,且以史为序排比诗词曲的例证,由诗到词至曲的继承及其演变轨迹一目了然,对词汇发展史的研究也大有启发.此书自1953年出版以来重印多次,深受学界欢迎,但对一些词如"次第"、"大走"等的释义,对"包弹"、"薄幸"等义项的诠释,对"方头不劣"、"遮莫"等语义的溯源等还存有失误和不足,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东坡词源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决定了东坡"新词"的独立地位.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具体词人要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但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化"词,诗中词.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每次音乐发展都导致了文学蜕变.从诗三百到乐府,从词到曲,每次蜕变的主要原因,都是音乐的更新.如明代王世贞所说:“三百篇而后有骚赋,骚赋入乐府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清代王奕清说得更清楚:“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新歌者皆绝句也;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新歌者皆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