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5,(11X):20-20
据《文汇报》报道:今年启动的“中国民间四库全书”,当属世界上最巨大的编纂工程!它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俗语全书》和《中国民间史诗叙事诗全书》4套书籍,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全国10余家出版社共同完成。日前,“出版界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在依国别区分后,进一步则要确定它的体裁样式。一般说来,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这四大体裁比较易于区别。麻烦和复杂的是同一体裁中某些相近样式的区分,中短篇小说与故事两者很容易混淆。有把小说《在列车开动之前》分入I247.8故事类内。故事作品,不少的书在其书名、题上项、内容提要等处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体裁样式。例如,《名人英雄小故事》在书名中明明白白地指出作品的样式。《唐伯虎月夜梅花梦》,“编者的话”提到:“为此,我们选了四个历史题材的中篇故事……。”“把喜闻乐见的故事印成专辑,以利广泛流传,同时又可供广大故事员采用。根据这些说明,即可辨认其样式为故事,入故事类。但是,这也不绝对,果戈里短篇  相似文献   

3.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4):81-81
世代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有着自己悠久而丰富的民间文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歌谣等,而许多作品除民间口头流传外,还保存在《东巴经》中。  相似文献   

4.
古代歌谣是流传遥远的民间诗歌。传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途径比较缺乏,歌谣就成为民众文化传承、表达心声、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歌谣的作者和传诵者多是下层民众,其内容多为民众对社会生活现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民众生活实践与思想观念的直接反映。统治阶级对歌谣这种社会舆论的态度和处理措施.直接关涉到国家的发展和兴衰。  相似文献   

5.
靳娟 《兰台世界》2012,(36):127-128
汉乐府民歌具有极高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汉乐府民歌强烈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形成新诗歌体裁的——叙事诗;突破四言格式,句式灵活、长短不拘、取向五言发展;诗歌手法的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赋、比、兴。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呈现与演绎,其搜集、编撰和翻译有利于民族文学价值的挖掘和传播.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的出版正是对布依族口头活态文学搜集、编译的成果,是对布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玉连的故事进行文本化与国际化的努力,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想象,三语书写更是让这个古老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走出乡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西峡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6万余卷(册),其中,历史文化档案资料近千卷(册),档案内容包罗万象。如:资治通鉴、丝绸历史、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谚语、风物传、佛教、历史人物、重大事件、重大发明、文化艺术、驰名产品、传统的手工艺品等项内容。它的开发利用同旅游业发展相融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一个明智之举。为了尽快地把历史文化档案资料投入到旅游市场,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要进一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打造“精品”。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收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内容,补…  相似文献   

8.
王剑钊 《兰台世界》2016,(8):104-105
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应首推《女娲造人》,加之已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更加扩大了它的流传广度。但是,流传如此广泛的传说,其中的内容仍有许多不妥之处,那么,《女娲造人》传说的最初面目究竟是什么,这值得我们去推敲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歌谣是民间文艺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1918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的歌谣运动开启了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河。早期的歌谣出版主要为现实服务,被当作与旧思想对抗的“软性”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歌谣的出版着眼于歌谣本体,研究者试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对歌谣进行立体深描。由此,中国民间歌谣出版走出了一条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道路。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历程,不仅可以深化对歌谣的认知,而且能够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李翼和吉儒木图(蒙古族)记录、整理的《呼伦贝尔民间故事》集,已于最近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在海拉尔),以蒙古文(初版)和汉文(再版)两种文版同时出版。全书连同所附民间诗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台湾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具有传统音乐的本土气息,受到闽南传统民间歌谣的影响较大,同时能够较为深刻全面地反映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气质。中国台湾地区传统民间歌谣和其他地区的民间歌谣一样,同样属于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而这些歌谣的歌词及其旋律之中,可较好地体现该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镜宇  熊劲松 《声屏世界》2021,(4):22-23,52
唐代诗人杜甫用纪实的诗行记录一代之历史,将叙事功能引进诗歌,大大强化诗歌叙事、载史、刻画人物的艺术表现功能,为诗歌的叙事化首开先河,同时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对新闻入诗进行了可贵的尝试.杜甫是一个新闻记者型的诗人,他在长期的诗歌实践和诗歌传播中采用的新闻体裁与样式丰富多彩,他善于寓理入事,对新闻入诗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即使...  相似文献   

13.
《西南采风录》是一本薄薄的民间歌谣集,它采编于1938年,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想不到的是, 1991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将此书重新影印出版。最近,北京商务印书馆也将此书影印出版了。 为什么这部民间歌谣集会受到海峡两岸出版界和学术界如此重视,至今仍一再重印呢?我想原因有三:一是这些歌谣是此书采编者六十多年前脚踏实地,亲自在湘、黔、滇三省边远山区采访所得的,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二是因为在抗战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被迫举校南迁,在昆明建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些歌谣,…  相似文献   

14.
杜洁莉 《文化遗产》2016,(6):123-129
慈善从产生之初,便不可避免地与宗教、艺术发生联系,换言之,宗教、艺术都具有"慈善精神"。潮汕善堂作为人类"小社会"个体式、家庭式的救济性慈善向"大社会"公益性慈善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是融合宗教、慈善、艺术为一体的文化系统。潮汕不同区域在其民间故事传说与扶乩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又以宗教信仰为依托形成不同善堂丛。善堂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其文化集儒释道与潮汕本土民俗于一体,其建筑融合祭祀、慈善与殡葬功能,其慈善精神渗透入地方文化体系中,形成具有"真、善、美"慈善精神的宗教与艺术,更成为潮汕人族群认同的重要部分。潮汕善堂是岭南民间独特的宗教艺术瑰宝,其成为文化类型学的区域表达。  相似文献   

15.
云南佤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佤民族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佤族民间歌谣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佤族的口承文化正日益消失。佤族民间歌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自身文化的传承逐渐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苏州"轧神仙"民俗活动及相关民间故事传说为例,探讨民俗活动与民间故事的双向互动关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被人们附会上一定的传奇色彩或宗教意味后,衍生出具有浪漫色彩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神异内核充分发酵导致相关民俗活动的出现。民俗活动具有强大的惯性,在原本的故事传说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被淡忘之后,民俗活动仍然蓬勃发展。民俗内容与时代结合,又会催生出新一批带有时代性的"新民间故事",被新的大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在自己发展的悠久历史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无数精神文化财富,民间故事更是其中的瑰宝。建国以来,我国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了大量的挖掘、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在这个基础上,上海文艺出版社规划出版了一套《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至今已经出版的有《蒙古族民间故事选》、《藏族民间故事选》、《维吾尔族民间故事选》、《苗族民间故事选》、《彝族民间故事选》、《满族民间故事选》、《侗族民间故事选》、《瑶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间故事选》、《黎族民间故事选》、  相似文献   

18.
曹保明先生,1949年9月11日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1973年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民间文学教学工作,后调入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职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搜集整理、抢救挖掘和研究、刊物的出版发行等工作:现为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民间故事》杂志主编、编审、教授。  相似文献   

19.
《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原书十六篇,汉代刘向辑,今天所见到的十七篇,是汉王逸所增。“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屆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中的诗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子较长,不采取回环复沓的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以其为楚人独创而又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又称为“赋”。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均仿之而作。降至汉代,更大量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曾应枫 《文化遗产》2016,(5):145-151
广东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孙先生的口头传说和故事,表达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鼓舞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帝制,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起到重要作用,也是辛亥革命时期民间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在该年代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往孙中山的研究存在一种偏向,即在其思想体系、革命活动史研究等用力较多,对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民间文艺涉猎较少,研究薄弱。本文借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立足广东中山和广州这个特定的历史人文空间,以这两地流传的孙先生民间故事及口头传说的研究入手,挖掘故事文本与至今传承的资料,并望以此作为国家及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