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界广泛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与传统认识论存在严重冲突。文章将对这种冲突作进一步的辨析,认为以对称性原则为核心的强纲领只是与认识论的外在论相冲突,而与认识论的内在论是一致的。强纲领认识论的反实在论思想将其推至极端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引导了科学论中的一场巨变,尽管这场巨变有时被描述为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向“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焦点转移,但其核心是知识观的变革.强纲领的“科学主义”立场,与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以及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含义,构成了理解社会定向的新知识观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定域算符场"理论是量子场论的标准形式,它重视动力学机制,并采用微扰方法进行重整化。与此对立的观点主要有:公理化场论(对点模型实施模糊化,即采用涂抹[smearing]方法)/S散射矩阵理论(关注形式特征)/流代数(关注基本对称性)。这几个非正统纲领的本意,都是只注重形式因子,不考虑动力学机制的细节,拒斥正统的"定域算符"量子场论。然而,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争斗的结果是最终各派观点走向融合。它们实际上促进了动力学机制的细致研究,并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到量子场论框架铺平了道路。文中分析了各派观点中所包含的辩证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长时段历史视角探讨现代化学研究纲领的构建历程,通过重点解析波义耳、斯塔尔、拉瓦锡等人的相关工作,指出元素论及原子论两大元化学理论及相关辅助原则与化学实践之间的长期互动,最终共同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纲领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拉卡托斯认为一组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研究纲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由硬核和保护带构成,呈现动态发展的模式。本文以类比方法将“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引入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软件发展的问题研究,通过对软件技术内在结构的分析研究,来探讨我国当前软件技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学术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史境 ,在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等方面 ,SSK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相通的 ,因此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考察科学知识社会学 ,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强纲领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史,并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6-2018年贵州省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数据,从专利类型的构成、专利申请人的构成、涉外专利申请情况、各地区专利分布情况等维度分析贵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成效.自2006年《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5)》发布以来,贵州专利创造能力取得较大突破,为贵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相比发达及周边省市,专利拥有量规模和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较少,省内各地区之间专利发展不平衡.立足贵州现阶段省情,促进贵州专利创造"量质齐升",需加强政策引导和区域协调发展,注重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专利创造能力提升,注重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更好助力贵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哥德尔纲领是由哥德尔提出的一个旨在解决集合论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方略,它对最近半个世纪的集合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集合论的一些最新成果显示,这个纲领有可能面临一个完美的实现.很多人认为,这将有力地支持数学实在论.但更深入的分析表明,哥德尔纲领的真正基础是集合的迭代概念,而非实在论;并且,集合的迭代概念以及践行哥德尔纲领所使用的外在的公理辩护方法,实际上与实在论的立场有潜在的冲突,反倒与反实在论的图景更为契合.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拉塞尔提出的创造性互动纲领可以说是当今科学与宗教研究领域最具建设性的创见之一。拉塞尔主要继承巴伯批判实在论类比方法的合理内核,走向互动的方法。这种富有建设性的新型方法论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为当今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带来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王真 《现代情报》2010,30(3):86-88
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是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图书馆联盟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不诚信行为在各个领域的出现,社会诚信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如何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社会出现不诚信现象进行解释,并找出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对策.利用博弈论"囚徒困境"对诚信行为的博弈分析表明,在一个对不诚信惩罚不足的社会,相互不诚信的选择是一个纳什均衡,而在一个对不诚信进行有力惩罚的社会,相互诚信的选择是一个纳什均衡.因此,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和舆论指责等成为构建诚信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上)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缘起背景和思想根源,描述了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研究进路,分析了社会认识论形成原因,指出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转向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理论特征,重点介绍了戈德曼、凯彻尔及富勒尔三位代表人物的社会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日常语境下,我们常常将科学与知识相等同,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知识意味着一种事实;而科学则通常建立在一些理想化模型、假说等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见解在更多情况下并不是事实。较之知识论对知识的定义和对知识价值的褒扬,科学的非事实性特征表明了它与知识的本质区别,如此,科学的价值似乎也远低于知识。然而,这一结论显然与实际不符。从理解入手来思考知识论问题,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对知识的价值问题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且也可以论证出科学所基于的非事实性的理解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晨 《情报杂志》2001,20(4):42-43
信息安全通过Yaboo事件给所有的网络建设者上了一课。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正确面对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信息产品的评测,设计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认为信息安全是关系国家利益的大问题,必须进行自主信息核心产品的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认知科学的兴起对心身问题和认识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认知科学对心身问题的看法并没有根本超出近代机械论对心身问题的看法。认知科学对认识论方面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比较充分地回答了知识客观性、普遍性的来源,然而认知科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One foundational element of Rob Kling's research and writing is his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role, and dynamics of computerization. His main argument was that one should view as dubious any statements that are not grounded in empirical evidence or theoretical analysis. Rob's work was replete with critical refutation, in which he challenged assumptions or statements about computerization and provided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Much of his work delivered indictments against hyperbolic statements that claimed either utopian or dystopian outcomes from computerization. However, some of his own writings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tended to be dismissive and marginalizing, revealing in his own work some of the weaknesses he pointed out in others' rhetoric and writing.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intellectual traps inherent in critical perspectives that can catch even the most acute practitioners. The objective is to help elucidate and stabilize the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Rob's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compu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9.
王海敏 《科技通报》2004,20(6):485-487
讨论了拟线性抛物非局部边值问题(Ⅰ)的摄动问题(Ⅱ),证明了(Ⅱ)在w^1,2(0,T,V)∩L^2(0,T,V)存在惟一广义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