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2.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在方法论上主要借用了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以及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但是萨义德在借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存在诸多误用与自相矛盾。在借用权力—话语理论的时候重新陷入西方话语霸权的泥潭;在操用解构理论的时候落入结构主义的困境;在借用葛兰西霸权理论的时候误入折中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1968年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首次提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于阐释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声望不断追加于知名专家的社会现象,对其原因的分析也大多限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本文立足于社会学视角,对"专家"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重新的解构,通过"话语""权力"等概念以及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的有关思想重新描述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4.
话语霸权的建构经由言论,辩论和修辞获得。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话语的解构作用,强调“去中心化”,挑战并剖析主导话语霸权。结合后结构主义与话语霸权理论,剖析了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CECC)2010年年度人权与法治报告英文版的涉华话语霸权建构模式。研究显示CECC通过词汇的重复、被动语态、对偶、对照、头韵、拟人等语言和话语手段,把中国政府置于话语低地,制造单方话语霸权。CECC涉华话语霸权建构模式应引起我国的重视及警惕,但仍具一定价值,可作为我国政府建构国际话语主动权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霸权现象,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平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必须时话语霸权进行解构,实现平等对话和话语共享,克服教师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向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解构主义和批判话语分析理论出发,以目前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教学要素的解析和教学反思,对大学英语教育话语进行解构,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和话语霸权现象,以此试图建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话语.促成多元民主的英语教育,并从思维入手,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7.
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辉  谢艺泉 《教育科学》2004,20(3):49-51
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然而远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人类学的话语角度和知识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信息化对教师话语霸权的解构。同时,以生态学的世界观为基础提出建立师生之间新的平等对话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从历史的纬度探讨疯癫、肉体和真理(前两个是福柯的重要关注对象;后者是其着重要解构的对象),并试图证明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的课堂世界中普遍存在着话语霸权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是教师权威和异化的师生交往所导致的,因此期望通过重构课堂生活、淡化教师权威以及实施对话教学来实现从教师话语霸权向师生平等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话语霸权表现为语言的专制与保守。教师话语霸权压制了学生个人化的理解和追求,对学生语言和思想进行着控制。改变这种现象的主要方法是调整教师课堂的角色,使其成为组织者与设计者、参与者与督导者、激励者和协调者。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话语霸权的危害、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标 《教育导刊》2006,(7):52-54
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话语霸权的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既受教师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等认识因素影响,也受现实教学制度制约。要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离不开教师对自身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反思和重塑,同时也离不开对现有教学制度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话语为后现代主义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后现代主义批判解构中心权威话语的精神,本文试图颠覆哲学话语立法者的地位,用文学话语为后现代主义立法,从文学领域反观哲学领域,从文学的理论和现象来考察后现代主义合法存在的依据。借用美国著名诗人兼评论家托.斯.艾略特的文艺理论观点着重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指出其实质是创新和传统的关系,说明后现代主义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反传统的思潮,而是传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像其标榜的那样全无意义。从其体系内部看,它所解构的三大事物:科学理性、宏大叙事和人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在美学效果还是在社会效应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其外部环境看,它的存在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堂话语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现象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真正的课堂话语霸权必须要消解,但课堂上教师的积极把控还是必要的。本文探讨了教师话语在哪些方面可以适当地行使"霸权",即掌控权。建议教师在课堂节奏的把控、话语表达方式和对文本解读方面实施掌控权。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义关系的解构是词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不同词语的内部语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些词的意义与另一些词的意义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相互关系。经过解构,这些词的相互关系包括同(类)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等;而同一个词所具有的几个义项之间也可以形成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对词语内部几种特殊语义关系进行解构分析,并从认知视角、认知范畴、认知解构等理论视域揭示语义关系背后的认知动因和逻辑。  相似文献   

16.
语言在人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成人与幼儿进行互动与沟通的基本手段。然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却存在着相当普遍的成人话语霸权现象,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成人话语霸权的表现及危害进行审视,分析成人话语霸权形成的原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伍志贤  伍剑婷 《师道》2010,(9):31-32
所谓“话语霸权”,就是在表达某个观点时.用居高临下的态势、说一不二的语气、绝对权威的结论,先向受众灌输某种意念,强硬接受.先人为主。细细斟酌话语霸权的含意,发现教师有可能是“话语霸权”的使用者。究竟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哪些话语霸权的现象,学生有何感想与感受?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实施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立场,以及实地研究中理论的生成过程,目的在于提高研究对自身研究行为的自觉,避免在研究活动中人为制造的不平等和新的话语霸权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德育教师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德育教师完全操纵课堂的话语权利,还是对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假性赋予,都无一例外地为德育教师强势话语的产生和持久存在提供了温床.德育教师话语的膨胀和学生矢语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个性的发展,背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权威的异化和知识本位的价值追求是德育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解德育教师话语霸权,教师要还学生话语表达的权力,师生需走向平等交流对话,实现经验共享.  相似文献   

20.
柏云彩 《英语广场》2022,(25):49-53
本文基于朱迪斯·巴特勒的四部主要著作,梳理出她提出的性别建构理论、性别操演理论、身份差异理论和话语权力理论,并阐述她在这些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巴特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思想可以主要概括为:(1)反对性别本质主义,支持性别建构论,解构性别二元对立等级制;(2)创立性别操演理论,消解父权制性别规范;(3)提出身份差异理论,尊重身份认同的多元性;(4)主张话语权力理论,创建女性主义话语,争取性别平等。巴特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思想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女性问题,进一步促进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