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0周年庆祝会于3月6日在她的出生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0多名试管婴儿及其家长参加了庆祝活动。据该院统计,在试管婴儿这个大家庭里,至今已成功地诞生了200多名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试管婴儿,为不育的父母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2.
一向在中国市场上颇为畅销的牙膏品牌“高露洁”突然在2005年4月17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篇名为《英报称高露洁等牙膏含间接致癌物》的编辑稿在《北京晚报》刊登。直到4月27日,高露洁公司高调举行新闻发布会,为时10天的新闻大战才基本告一段落。期间,参与跟进这场所谓“公共危机”报道的媒体遍及全国各个层次与区域,仅仅4月27日新闻发布会的到场媒体就多达150家。业内人士就媒体在高露洁牙膏事件中的报道是否过于敏感、公众在面对媒体的密集报道时有没有冷静理性面对展开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2,(12):100-F0004
彰显媒体责任大爱永驻山间 11月5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新民小学举行“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捐建奠基仪式启动。2012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率领“走转改”系列报道“倾听贵州”采访团来到木黄镇,了解到这里的孩子每天早上五点就走出家门上学,要走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山路往返,很晚才能回到家里。特别是学校300多名学生中竟有200多名孩子因为父母长年外出务工而留守家里,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7,(5):88-88
据4月10日《解放日报》报道: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9日正式进入官方指定程序,12位正式候选人有机会在相对平等的媒体支持下宣传自己的竞选纲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敏感有余 质疑不足——从“高露洁风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露洁事件”已落下帷幕,事实最终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澄清。但我们仍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面前,媒体把关人的质疑精神和敬业精神哪儿去了?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7日——4月18日,新闻误报阶段。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这一失实消息,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新浪网18日当天的网上调查显示,91.3%的网民表示将不会考虑再买高露洁牙膏。第二阶段:4月19日——4月20日,新闻追踪阶段。媒体的关  相似文献   

6.
潘登 《当代传播》2003,(4):46-47,43
能否快速、准确、“帮忙不添乱”地报道好突发性事件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今年2月24日和4月19日笔者两赴巴楚—伽师地震灾区进行报道,先后采写了几十篇报道。下面结合自己的地震报道经历谈谈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处理好的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记者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有多大的社会责任感?只要参与问题报道便可一目了然。这个“社会责任”,包括对待问题报道的态度,参与引导问题解决的决心,以及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怕吃苦的牺牲精神。对此,我们的体会颇深。 4月23日至5月6日,我们采写的连续报道《高难手术之后的难题》,就是一例由于记者以较强的社会责任参与问题进行引导与报道,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成功报道。这组报道的大概经过是:一名两月女婴因颅内长有肿瘤,生命危在旦夕,却遭父母冷遇;医院担风险闯“禁区”,创下国内医界奇迹,救活了幼婴,其父母却不想要孩子;面对不幸幼婴的归宿问题,大家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介入了这件事,并且千呼万唤唤醒了幼婴父母的爱心,使孩子回到父母的怀抱。我们对这组问题报道的采写,就像幼婴的命运一样,十分曲折,因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李文 《新闻实践》2013,(9):54-55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4月24日,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在经历了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尤其是在借鉴了2011年日本媒体对日本东海岸9.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之后,国内媒体在芦山地震中的灾难报道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又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患有无精症的丈夫一心想当“爸爸”,夫妻二人背着父母,约定借助人工授精的办法,借精生子。谁知,孩子尚未出世,丈夫便患癌症去世,并于生前背着妻子给父母留下遗书,不但道破了孩子的绝密身世,还剥夺了“遗腹子”的继承权,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首例试管婴儿与祖父母间的遗产争夺大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质媒体的交融,有助于提高媒体自身的竞争力。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就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它将报纸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贴近性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虽然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11.
"SARS"期间媒体应对策略发生变化是从2003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SARS防治工作之后,国内多家媒体对SARS的报道才进入了"核心报道"  相似文献   

12.
2000年4月22日,我来到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采访一名中学生上吊自杀事件。访问孩子的父母、老师、同学,看孩子生前留下的日记、作文,在孩子生活过的校园流连。从孩子的课桌上和书房里揭下的三张字条,将我的心彻底震撼了。这孩子告别世界的年龄仅仅13岁。如果他不是一个求上进爱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末,有关"张国立高空写遗书"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后续有关报道却让读者大跌眼镜,不禁对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我是在4月25日北京某报上首先看到第一篇报道——《张国立9000米高空写遗书》。报道  相似文献   

14.
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4月11日至14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笔者对4月12日至4月14日广东部分媒体有关这一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仇官现象 2007年3月17日,湖北省当阳市女市长范晓岚在驾车上班的途中,在穿心小学门口发生交通事故,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11岁男童撞死.事发后,范晓岚立即下车拨打110报警,并迅速向上级组织报告了事故情况.在事发后的第二天,范晓岚又带着20万元赔偿款登门向死亡孩子的父母下跪道歉,并与孩子家长达成"不再追究"的协议.然而事过20天之后的4月10日,湖北东湖社区出现了一个名为<惊爆!当阳市长公车私用撞死女童后被接走>的帖子,这个帖子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肇事人的敏感身份,人们对这个事件进行了种种恶意揣测,成千上万的声音开始对女市长进行指责和质疑,事态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不断加剧.很快,媒体也加入到对这个事件的热炒中来,4月12日,也就是就在事件被网络"曝光"两天之后,中共宜昌市委作出决定,所辖的当阳市市长范晓岚即日起离岗接受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4月16日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前期报道中,部分媒体为追求新闻的轰动性而忽视了报道的真实和准确,造成虚假新闻.此事件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主流媒体“非典”报道的检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不仅考验着民众的心理素质,显现着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亦警醒着媒体。本文以北京、广东两地部分主流媒体为对象,检索这些媒体自2月10日至4月30日对“非典”事件的报道,希望能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闻研究人员,我们注意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且更注意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虽然我们透过一些美国媒体了解到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这一事件上对美国政府的批评,但总的来说,美国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基本上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充当美国政府的“喉舌”。本文尝试通过对《今日美国》(4月2日—5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2—8日)40余篇有关报道的分析,探讨一下美国媒体是如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鲁稚 《全国新书目》2008,(15):34-35
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却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梦想和努力。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培养孩子适合社会的心灵与体魄,并努力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