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就业现象的语言学代称是被就业式,这种句式继承了被字句表被动的语义特征和"主语+被+动词"的结构形式,使得"被"字的"遭受"义及语体色彩得到部分回归,它在主语施受同体、谓词绝大多数为非及物动词、施事者无法引进和感知困难、所表事实虚假等方面突破了被字句的固有特征,并使得被字句重新分类有了可能。被就业式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对语言的要求和语言系统自身调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何鑫 《现代语文》2006,(9):127-128
零主语"被"字句简称"零被句",是近代汉语中一类较为特殊的句子.俞光中在《零主语被字句》(1989)一文中,将其定义为:"被"前没有被动受体,句子没有主语(不是省略)的两种被字句.这两种"被"字句分别是:R1(被一人抱住刘知远);R2(正在途中,被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俞氏还指出,R1"被"表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动句;R2"被"不表示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字句但不是被动句.换言之,"零被句"从语义角度可分为表被动关系的被动句和不表被动关系的"被"字句两种.  相似文献   

3.
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被”族结构存在三种类型:“被+V”型、“被+A”型和“被+N”型,其中“被+A”和“被+N”是“被+V”的衍生形式。通过示例分析,“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为词义上包含主动义,并具备明显的施动属性。而衍生结构中的“A”和“N”则通过临时动词化来取得“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从而实现其讽刺、嘲讽等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语态形式变化来完成的;汉语被动句一般主要借助表示被动的助词来表示被动的词义,有时还直接体现在词汇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在"被VN"中,"被"不是粘附在"VN"前面,而是粘附在"V"前面,"被VN"与"VN"语义上的时立并不是由"被VN"与"VN"形成的,而是由"被V"与"V"构成的."被VN"中的"N"与"被V"的关系是比较游离的.其地位较之"被"与"V"的组合关系而言也是相对独立的.从结构关系看,"被VN"的结构层次只能是"被V/N",而不是"被/VN".绝大多数的"被VN"并不是词,而是短语;"被VN"中的"被"大多也不是词缀或准词缀,而是助词.  相似文献   

6.
"被"字新用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大为 《现代语文》2009,(11):145-146
“被”是平时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词,但近来“被”字却以新的面孔频频出现在网络上,由此形成的“被”族词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被+××"格式广受青睐,迅速发展.其语法功能获得极大拓展,语法意义得以深化,进而产生了一系列"被+××"的超常规搭配.这种格式具有陌生化、求新求异的修辞心理,并取得了有效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40):33-3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理论分析近来兴起的被××新用法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被××新用法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社会现象和大众社会心态的反映,属于语言变异的范畴,这种用法最终是消失还是延伸或泛化使用还需要等待语言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关于广义"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字短语的句法功能出发,分析了由"被"字短语构成的几种"被"字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点,分别描述了"被"字短语及由"被"字短语构成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的"字结构语法特点,探讨了"被"字引进的动词不出现在谓语部分这种广义"被"字句式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被"字句和被动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被"字句表示被动这一说法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怀疑,本文从分析"被"后名词性成分的论旨角色入手,结合与其它语言被动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从类型学的视角类看,"被"字句所表的各种语义都可以被纳入广义上的被动范畴。  相似文献   

11.
"被就业"是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虚设就业单位、冒充学生签名或逼迫学生签名等方式在就业协议书上进行造假的行为,它的出现给倍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考核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不恰当、就业责任不清楚等问题和缺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责任追究、评价考核、监督监管、问题回应等方面的修改和调整,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试论"被"的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历来受方家重视。被字句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被”的词性研究。被的词性认定汉语学界出现过“介词说”、“动词说(助动介词二分说)”、“助词说(助介二分说、助介合一说)”等观点,这些看法都是在对被句句从不同的角度作静态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似乎还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从语义信息传递的角度作动态的分析可知,被字句是汉语交际中典型的话题-述题语义表达式。被字句的语义信息符号分布表明,无论是否带施动名词N2,句中只能有一个“被”,这个“被”是个副词。副词说能合理地解释被字句中的“被”及施动名词N2是否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被组合"产生的语义基础,并从"被"字句语法变异的角度研究了"被组合"的衍生机制,指出正是因为"被组合"与"被"字句在语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已经成为区别于语法构式"被"字句的修辞构式。此外,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被组合"区分为不同的小类,并指出各自凸显的构式义,文章最后总结出"被组合"产生的修辞动因是语言形式与事件图示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谈被字句中“被”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被”字的表示被动者作主语的句子 ,“被”是介词 ;“被”直接用在谓语前 ,则是被动连带成分的短语省略式 ,“被”同样是介词性质 ,不能认为是助词。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词语"被××"结构式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不能进入语法层面的根本原因是:只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含义丰富,"被"后的词语都受助词"被"的语法、语义功能的支配而活用为动词,与原有结构"被"字句产生冲突。因此"被××"结构式是语用过程中的修辞现象,不能进入语法层面。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日语与中文的语法结构截然不同,因此在学习日语的被动态时,很多初学者在日语的主语与对象语的处理上往往容易混淆。要想熟练掌握日语的被动态用法,首先要了解被动态的形态、句式和语义的特征,并对被动态用法的若干类型以及被动态的一般倾向要十分熟悉明了。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新“被+X”结构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以来产生的新"被"字结构属性独特,可被看作借助传统"被"字句形式传达特殊信息内容与主观评价的修辞或语用现象:其中的X主要由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充当,也可由及物动词甚至带"处置"义的及物动词充当,但被动行为或状态却并非针对主语;实际语境施事及其所控述语被策略性省略;主语与X构成虚拟陈述关系,且主语多为弱势成份。新结构托形嫁接了原结构所具有的构式意义:表被动、示贬义,增加了"含批判"的含义,依托特殊的社会语境实现了复杂而独特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20.
“被”字被动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被”字被动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关注,50年代以后进入发展时期,80年代进入高潮阶段,本世纪以来也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