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玉芳 《小学生》2013,(10):121-121
课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学生能掌握课本中字与词的用法,能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思想、能掌握语文素材的特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然而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常常会发现学生诵读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小学生读课文根本不认真,他们不理解诵读课文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他们读课文,他们就含含糊糊地读一遍,连念错了字也不知道;有些学生不喜欢诵读课文,他们觉得看文字比诵读课文来来得快,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诵读课文?所以他们把教师布置的诵读课文的要求当作任务,教师要求读几遍就读几遍,应付完任务就不再读;有些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学生只有自己在读中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标新立异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学生把书读熟,读出疑惑,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将所教课文和学生学过的同体裁,同作者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要在学生读得不好处点拨,在重难点处引导。如此细微的朗读指导,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了情感与方法的双重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凭借文本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空白处和重点处等让学生想象说话,把话说得具体生动、条理分明。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一定要围绕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自我感悟这个中心来进行,努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心灵感受和深切体验,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读书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多读、精读,要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在学习中运用,在学习中提炼。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模式中发挥主动性,发挥创新思维,使学习高效进行。在创设语文活力课堂时,教师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使他们领悟到课文中蕴含的深意,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把教学主体变为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联想.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仅仅是点拔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蔡君岭 《学周刊C版》2019,(21):119-119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进行知识讲解式的学习,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丰富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启发,使他们能深入思考,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互动方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8.
从新课改实施以后,"请大家想象一下!"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之高,想必每位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了解人物形象需要想象,掌握人物心理活动需要想象,感受描写的景物需要想象……但是,我想说: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把想象的"根基"留住!怎样才能把想象的根基留住呢?以下,本人就以两位教师针对经典课文《一个苹果》中的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引导学生展开两种截然不  相似文献   

9.
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结合习作教学,培等来培养。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王德集 《甘肃教育》2009,(14):41-41
一、理解课文。构思联想图 学习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联想图,是联想图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和词句。之后,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深人理解课文,再次融入课文情景,并把这些情景集中想象构思成一个个画面。  相似文献   

11.
覃壹明 《广西教育》2014,(25):92-93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领悟文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只有通过多读多背才能体会其深刻内涵。因此,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背诵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一、阐明意义,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背诵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诵读能够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在教学中要努力利用、开发资源,来丰富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与农村资源相关的课文,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巧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自然景色""生活经历""丰富物产"等。当学生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习就变得非常快乐、积极了,他们也会从中获得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欣赏与实地欣赏自然风光不同,它是以课文为中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审美想象性质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审美联想,获得自然美的审美愉悦,进而体味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中包含许多空白因素,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起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处处留心,时时观察,灵活运用教材,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呢?  相似文献   

15.
文超 《学周刊C版》2019,(21):117-1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入探索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文探索,加深学习感悟,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中,美感的获取需要学习主体进行有效阅读,尤其是童话作品,通过细细品读,体会无限想象与美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同学可初步感知文学作品之美,而对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审美手段,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蕴含的美,使其既要得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想象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想象,扩展思维,产生联想,激发创新意识。 图文对照,引导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结合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一边听教师范读课文,一边看图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要想上出语文味,教师先要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再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20.
沈艳 《广西教育》2013,(5):35-35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或问答,大胆探究,主动学习,让语文课堂更有效率。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阅读离不开想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可以允许他们有适当偏离文本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