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乐府诗《陌上桑》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该诗通过写罗敷的外貌美、人格美、才华美 ,抒发了叙事人对主人公的喜爱、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3.
胡丹 《考试周刊》2012,(34):13-14
《陌上桑》(以下简称《陌》),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篇目之一,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最早见录于《宋书.乐至》,题为《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自古以来,众学者对它的题材、人物形象、创作年代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于其文章主旨的把握,传统的观点是比较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首诗采集于民间歌谣,虽经文人修饰过,但仍保留了其原来的艺术风格。本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和愚蠢。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二是正面刻画和侧面刻画相结合;三是把夸张、铺陈、衬托、对话等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相似文献   

5.
我无意中看到有李正坤的一篇论文《〈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小议》,它否定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使君是一个好色鬼,认为使君是诗人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虚构使君是为了更进一步反衬出罗敷的美丽,流露出官本位思想(使君对罗敷的审美具有权威性)和说明美的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诗思想内容最基本的特征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形式多为五言叙事诗。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陌上桑》正充分体现了汉乐府诗的这些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乱弹陌上桑     
李娟敏 《现代语文》2014,(11):67-68
汉乐府《陌上桑》是一篇很经典的文学作品,很早就学过,现在再读仍然觉得很有味道。它开篇说"日出东南隅",日为什么出自东南呢?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我国位于北半球,春分经夏季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升东北,落西北;秋分经冬季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升东南,落西南。这样看来春分之前太阳出自东南应该没问题,但这日出时分主人公秦罗敷要去干什么呢?"采桑城南隅"。  相似文献   

8.
有关汉乐府《陌上桑》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认为是东汉产生的民歌,后来经过人加工而形成。笔认为它是中国学发展史中采桑母题表现男女相思相恋到相冲突的一个转折点,又因其喜剧的特质而为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9.
10.
对乐府"<陌上桑>三解"在文献方面进行考证与辨析,揭示<陌上桑>及<艳歌罗敷行>是两个不同的相和曲,对"<陌上桑>三解"曲辞名提出质疑,为全面研究<陌上桑>、<罗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汉乐府《陌上桑》的本事、古辞、曲题别称,是一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据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等文献资料,结合传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陌上桑》古辞的本事即为汉刘向《列女传》中记述的秋胡妻故事,并在叙事上高度地典型化、艺术化;《秋胡行》虽也描述秋胡妻故事,但其曲晚出,被疑为咏史之作,且亦别称《陌上桑》,说明该歌诗假如有古辞且在汉代已存在,也本与《陌上桑》古辞同事同题;今传《陌上桑》古辞是经过自先秦以来民间集体创作、加工精炼而后在汉代定型的;其曲题在汉代称为《陌上桑》,其别称为取自歌诗首句的《日出东南隅行》或《日出行》,而《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或《采桑》是在汉以后拟作中产生的别称.  相似文献   

13.
《陌上桑》中的“使君”是一个“诱骗民女”、“调戏妇女”、“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吏”似乎巳成定论。然而此定论却有失偏颇。从作品本身看论据不足,此外忽视了其人的情欲,人的本能,应予重新审视。应抛开政治概念和道德概念,从“桑间濮上”的角度去思考、评价,还“使君”是社会的生物,是较有代表性的求婚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我们称赞《乐府民歌·相和歌辞》中的《陌上桑》,是汉乐府的一朵奇葩,不仅因为其光彩照人的罗敷形象和感动人心的主题思想,而且更因为其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果我们将《陌上桑》作为诗歌来进行赏析,其高妙的诗法同样会令人叫绝,其中“众宾拱主”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为突出。作者在《陌上桑》中是这样描写罗敷卓绝容貌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余朝龙 《现代语文》2008,(7):104-106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然而就是这首不足300字的短诗,关于其主题,关于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甚至关于诗中使君的形象,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笔者也不揣浅陋,试作一番评析,权当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从背景题材、主题、情节方面研究《陌上桑》,认为《陌上桑》非佳作。  相似文献   

17.
宋飞 《语文知识》2006,(4):35-35
《陌上桑》中先后出现了“使君”“小吏”“大夫”“侍中郎”“专城居”等官名,为便于学生理解、背诵该诗,现参考有关资料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陌上桑》的创作接受史以及后世拟作与《陌上桑》本辞的内在联系,通过采用分类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同时运用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对历史上众多《陌上桑》的拟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后世诗人大量模拟《陌上桑》,是基于《陌上桑》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能动的接受方式对《陌上桑》成为经典名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百花园中一枝艳丽夺目的的奇葩。它所塑造的罗甫这一艺术形象,传颂干在下经形象这塑造,主要是通过叙述完整跌宕的情节,展示对比鲜明的性格、运用凝炼含蓄的语言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