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新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作者深切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会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行为习惯的培育同样重要。本文在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电子计算机职专职一、职二两个年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进行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中职学生体育行为习惯与健康现状的关系,找出了中职学生体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如果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张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150-150,152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如果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无论在提高学习效率上,或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上,都是极为重要的。我校将培养未来接班人,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而体育行为习惯是体魄的重要基础。以对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了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高灿玉 《考试周刊》2013,(22):128-128
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群体活动、运动竞赛等。它主要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使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运动兴趣、习惯、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使身体健康成长,以适应在校时期学习、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对身体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2.
“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一切”.对中职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获得生活的基本权利,是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缺少必要的、基本的健康知识,中职学生加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健康对人生、家庭、社会的价值,形成健康意识,掌握保持与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群体活动、运动竞赛等等。它主要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运动兴趣、习惯、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使身体健康成长,以适应在校时期学习、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对身体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与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有益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健康第一”,养成良好的身体,心理的健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采取教育的策略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培养养成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关键科目,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同样如此。鉴于中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与就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应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着眼点。本文因此对中职体育教学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表现观察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此关系的紧密性,以及体育教学在学生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在此之后提出的体质、能力及心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则可显著说明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巨大影响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阶段,而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正式进入系统化教育的起点。一年级是形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工作中抓住这一时期的学生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及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途径。因此,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进取创新的意识,适应新时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体育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69):177-178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身心发展转折时期,随着各种环境条件的改变,难免会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就业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以消除困扰、重树自信、点燃理想、悦纳自我,学会交往等为重点的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能帮助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中职学生了解、认识、提高和充实自己,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这些是其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起点,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