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转型期,婚姻家庭的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状况。现代的夫妻关系,不仅是以情感为基础,而且是情感与义务的有机统一。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为夫妻保持自我和个性提供了基础。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完善家庭财产制度和禁止婚外性行为,而且要适时建立和健全离婚的救济制度,从婚姻家庭法的完善方面对其保护。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家庭抓起。而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现代家庭中只有子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健康成长,家庭才能其乐融融,才能允满欢乐与温馨,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和谐。不难想像,一个家庭如果子女身心不健康,即使一次离家出走,也会搞得鸡犬不宁,更不要说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家庭带来的不幸有多大了。这样的家庭还会有什么和谐可言呢?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家和万事兴",古人历来讲求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传统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关系的主干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其他家庭关系是在这三者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因此,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夫妻关系的和谐、亲子关系的和谐和兄弟关系的和谐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因子,因此和谐家庭的构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基要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消费,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本、公平、生态、全面均衡的和谐消费。消费涉及各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这就必然地要求消费必须以尊重其他主体的自由与权利为前提,必须顾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维度,才能实现和谐消费。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内容实质,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选择。本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解读和谐消费的内涵与外延,探求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和谐家庭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家庭团体辅导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团体辅导对夫妻关系、亲子关刎系改善有效.其中系统思想的应用与积极取向是系统家庭团体辅导成功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家庭辅导中记秘密红账、阳性赋义、角色互换练习是其主要技术应用.建议家长注意夫妻关系的维护与与家庭"界限"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追求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统一和谐。教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高等学校也只有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才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家庭体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心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基础,家庭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家庭的和谐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现代人的家庭除了继续担负着人类再生产等职能外,其他职能已逐步削弱,但作为强健体魄的家庭体育功能则日趋增强。为了获得和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巨大的身心压力,家庭成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更为强烈,体育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促进家庭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析家庭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体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家庭和谐为中心、追求公平和公正、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等理念极好地顺应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它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家庭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公平观的建立.其教育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控制,其文化倡导社会的诚信友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发展家庭体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深入解读了家庭体育和和谐社会这两个概念,并基于家庭体育和谐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开展家庭体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的主要理由,首先是符合时代特征,第二是利于个性化的运动选择,第三是有利于其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本文同时提出了,发展家庭体育,对于构建社会和谐的四个影响,首先是能够强化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第二是增强民众素质,第三是扭转社会负面情绪,第四是优化国家财政支出结构.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新形势下,发展家庭体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施平蓉 《江苏教育》2022,(72):11-14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更要重视夫妻关系。家庭夫妻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以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提出的幸福婚姻七法则为依据设计活动,帮助心理健康教师理解和改善夫妻关系。开展聚焦家庭夫妻关系的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可以进一步为在家长群体中开展夫妻关系工作坊活动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家庭夫妻关系的发展,为孩子营造更加温暖、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人为本和谐治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才能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巨大合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13.
人所生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从微观层面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家庭.因此,必须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之一。按照善治的要求,只有激发社会自主性,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性互补关系、民主性互动关系和机制性承接关系的确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非对抗性制约关系,才能保证上述三个关系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在高校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的日的就是服务和谐社会,高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乔素英 《焦作大学学报》2013,(1):123-124,12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和谐,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透过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个人不但很重视家庭的和谐,而且还提供了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起,通过对校长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分析,提出校长必须处理好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备要素.也只有如此,校长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打造和谐地税机关、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息息相关,与税收职能的发挥联系密切,打造和谐地税机关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条船上的两支桨,只有齐抓共摇才能破浪前进。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大到做官治国、修身治学,小到持家交友,是一部智慧之书。更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的思想内涵。家庭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一大基础。《曾国藩家书》中所蕴涵的家庭和谐的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任务。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求建设和睦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只有每个家庭成员能以德修身,才会培养高尚的家庭道德;只有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才会出现和谐的家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