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沙河(1931~),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读高中时即开始写作,1956年与他人合办《诗刊》1957年创办了《星星》诗刊。其诗作《故园六咏》曾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流沙河诗集》获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最近在与读者  相似文献   

2.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就流沙河的《故园六咏》的修辞内容、修辞手段和修辞效果作一些定量分析。选择流沙河的一些作品,有四个原因:①讨论现代汉语的修辞现象,得选现在的言语作品。②流沙河是属于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诗人,五十年代他就有了一些成就;十年动乱之后又有新作,很有成就。③他1958年被迫停笔之后,转向研究《诗经》和殷虚甲骨文学和《说文解字》,写了十万字的《字海漫游》。他在古代诗歌和古代汉语方面的素养和作品中的修辞特色是相关的。这种素养在形成作家语言风格上产生了影响。④《故园》诗组是流沙河十年动乱时期的作品,是诗人及同命运者  相似文献   

4.
夺魁实况1997年10月,一份来自《作文》编辑部的喜报在一心沉湎于书山题海中的学子中间激起了层层涟漪:高二文科班学生乐艳获“文心怀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夺魁作文〕咏水湖北通山一中乐艳〔题评〕:“咏”者,“曼声长吟,歌唱”(《辞海》)也。其实,在具体的语境中,“咏”之内涵,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敦煌廿咏》,共有六个写本,即伯二七四八、伯三九二九、伯二九八三、伯三八七○、斯六一六七、伯二六九○。经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收入《〈补全唐诗〉拾遗》,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这二十首五言律诗,都是歌咏敦煌古迹的。作者的姓名已失去。诗前有序云:“仆到三危,向逾二纪。略观图录,粗览山川,古迹灵奇,莫可究竟,聊申短咏,以讽美名云尔。”三危,山名,这里指敦煌。清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曾诚纂辑的《敦煌县志》卷二《地理志》引《都司志》云:“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升雨山,今在城东南三十里。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作者到敦煌,快要二十四年了,他游览山水,阅读图志,对这里的名胜古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聊申短咏,以讽美名”,这就是《三危山咏》、《白龙堆咏》、《莫高窟咏》、《贰师泉咏》、《渥洼池天马咏》、《阳关戍咏》、《水精  相似文献   

6.
补白     
在中外文学史上,共有三部被称为“诗三百”的作品: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共收诗305篇,人们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二是印度婆罗门诗人伐致呵利写的《三百咏》,它由《爱欲百咏》、《通义百咏》、《出世百咏》三本抒情诗集合印而成。三是意大利诗人彼德拉克的代表作《歌集》,所收的300首十四行诗,都是诗人献给他的女友劳拉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7.
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老城区东北隅崇法寺旧址上。据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崇法寺碑”记载,寺和塔均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春。“宝塔盘云”曾为旧时永城八景之一。清代永城诗人吕永辉在《太丘八景宝塔盘云》中咏道:“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踞上游。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2006年,崇法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爱宗 《语文新圃》2007,(5):15-16
2007年3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代表时引了一句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咏煤炭》:"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意思是指他愿意做一把火,为百姓而燃烧.……  相似文献   

9.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为杜甫《秋兴八首》中第一首诗的五、六句(颈联),其中的“开”、“系”两字该怎样解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第3册是这样注释的:“[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开成都,  相似文献   

10.
(一) 陶渊明《咏贫士》七首,是一组主题相同的诗,除一、二两首纯属自咏外,其它五首分别歌颂了古代六个“贫士”,即阮公、荣叟、黔娄、袁安、张仲尉、黄子廉。了解上述诸“贫士”的事迹,就可以看出作者写这一组诗的目的。作者歌颂的这六个“贫士”,除阮公事迹不明外,其余五人在有关古籍中均有所记载。荣叟,即荣启期,据《列子·天瑞篇》记载:孔子游于泰山,见到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当孔子问到他感到快乐的事有哪些,荣作了具体回答;最后荣说:“贫  相似文献   

11.
历来推算骆宾王生年,均依据他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中提到的“三十二”、“四十九”两个年岁。但由于对他出仕经过认识不一,所以结论仍然差别很大。本文参照另一首骆诗《蓬莱镇》,考定骆宾王生年当在唐武德八年(625)左右。  相似文献   

12.
试论《诗经》“兴”法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学森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47-49,52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有引用“他物”开头慢慢引入正题的委婉交谈的风习。《诗经》的创作目的不是艺术性的,而是功利性的,是为了讽谏美刺表情达意。为适应委婉表达了习惯和达到委婉讽谏的目的,人们作诗时就常常先言“他物”来引起“所咏之词”,之所以会由“所咏之”联想到“他物”,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上,“他物”与“所咏之词”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样,人们在功利性的自觉创作中,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兴”法就不自觉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3.
提起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首《石灰吟》来看 ,于谦很善于以诗咏物言志 ,既把所咏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 ,又能很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精神。他的《咏煤炭》也是这种风格。《咏煤炭》是一首煤炭的颂歌。于谦以“凿开混沌见乌金”直接入题 ,那蕴藏着光和热 ,饱含着温暖的煤炭从大地中被挖掘出来 ,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于谦说得很生动 :身为“爝火”的煤炭虽小 ,但它点燃后带给人们的温暖 ,让人感受到似乎是浩浩的春意重…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研究中,人们一般把《诗经》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成“赋”“比”“兴”三类,并把它们与《诗经》的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而言之,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托物起兴。  相似文献   

15.
细白稚气的脸庞、明亮聪慧的大眼睛,重庆市人民小学六(3)班的王文斌同学,年纪虽小,在全国却已经小有名气了。他在荣获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话剧卜头”,这部话剧在全国巡回演出了多《红岩魂》中饰演“小萝卜头”,这部话剧在全国巡回演出了500多场。2003年10月8日,王文斌又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当人们询问他如何取得这些成绩时,王文斌瞪着大大的眼睛,很认真地说:“是‘小萝卜头’在监狱中仍然坚持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激励我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断上进。”1999年,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王文斌被《红岩魂》的剧…  相似文献   

16.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17.
彭德华 《贵州教育》2011,(18):47-48
2008年12月7日,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暨2008-2009年全国“十佳”外语教师在北京西苑饭店评审揭晓,麻江县六堡畲族女子小学孙明驱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全国“十佳”小学外语教师殊荣的老师,同时在贵州省18名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名单中,孙明驱老师被排在第一位。喜讯一传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资讯人民在线》、《新华网贵州频道》、《金阳时讯》、《今日传播》、《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等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孙老师一时成了贵州教育界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8.
陈毅同志写的《冬夜杂咏》共二十七首,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三首。《冬夜杂咏》组诗寄给《诗刊》时,作者写了一个“小记”说:“一九六○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首,寄兴无端,几于零乱……”“杂咏”,“杂”的意思是五彩相合,就是说这一组诗的题材广泛,揭示的主题多。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收录了《咏怀古迹(其三)》,该诗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书下注解把“省识”解释为“不识”,并把“省  相似文献   

20.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 ,朱熹的《诗集传》云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是诗经的固有特色 ,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贴切。如果二者恰当结合 ,更会使诗歌既有比的鲜明有力 ,又有兴的若隐若现 ,取二者之长 ,避免了直露 ,没有韵味 ,又避免了上下文之间的捉摸不定。下面举几例作具体分析 :《雎鸠》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以诗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起兴。“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本诗先言的“他物” ,是雎鸠在洲中的关关鸣叫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