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歌的"隐"源于原始宗教人神之间的互相交流的隐语方式,诗歌含蓄蕴籍的特点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来实现的,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本文结合诗歌含蓄产生的美感效应和诗歌创作达到含蓄境界的经验方法,讨论鉴赏古典诗歌时对含蓄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其诗歌的含蓄性 :其一 ,分析徐祯卿诗歌的含蓄性及其意义 ;其二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这一观点出发 ,探讨传统文化与其诗歌含蓄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诗歌显著的特征是精练、含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绪化的美感。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代诗歌极精练的特点,而精练和含蓄总是相关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抒发情感.从而使人感到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杨世宏 《甘肃教育》2011,(19):85-85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诗贵含蓄而恶浅露”,“含蓄”一直是历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诗歌的含蓄美,笔者也略做过一些研究。我们先来比较两首五绝:  相似文献   

6.
含蓄美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蓄不只是一种手法、一种风格,它是人类艺术美的理想形态。中国审美意识史上的含蓄美,可以追溯到“周礼”的委婉性与《周易》的尚象性,并成为儒、道、禅美学共同推崇的审美至境。西方艺术同样崇尚含蓄蕴藉,然而,审美方式的差异致使中西含蓄艺境,具有“虽痛快仍含蓄,虽简洁嫌费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试论含蓄美     
极值就是美,文学的极值就是含蓄美.含蓄美的核心是“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用有限去包孕无限,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给欣赏者留下空白,未定点,在接受过程中去想象和补充,使作品的主题意义逐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不言之美”。含蓄不等同晦涩,也非美的极至,具有情思深长、委婉、曲折、余味悠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讲究含蓄,含蓄之法深得诗人钟爱。含蓄的风格历久不衰,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其赖以生成和持续发展的土壤;儒家的道德观和佛、遗的哲学方法论又给予诗歌表现艺术以重大影响.或钳制或启迪,这是含蓄风貌形成过程中不容忽略的社会思想背景,是促使诗歌含蓄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1.
永和时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山水园林的发展使诗文中山水描写成份明显增加.由于玄学的影响,此时的山水描写多用浑融之象体现"道"的境界,但也有少数诗文开始尝试对山水的具象描摹.这一转化预示了山水诗发展的前肇.  相似文献   

12.
论江南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散文依傍江南文化并以它为生命;对主流文化风貌从彰显到斜姿书写;崇尚冲淡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试论顾城诗的纯净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是“纯净”。这种“纯净”主要体现在对童心和自然的深情抒写上,这种抒写,在现实层面是为了呼唤本真善良人性的复归,是为了回应当时的思想解放大潮而对人本主义的张扬。在文化层面上是思想启蒙者对未来的寓言描绘,哲性指引,是中国文人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他望月、咏月、醉月,寄情明月,明月可以表达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寄寓他失意的慨叹,明月是友情的象征,明月是他心灵自由的故乡,明月更是他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在歌曲演唱中,可以从深入理解歌词含义,准确体验感情基调,细腻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体现歌曲情感和音乐风格。要准确表达歌唱中的情感表现,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体会,情感的体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注意积累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体验,了解文学作品、音响资料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情感体现。要把绚丽多彩的情感世界用于歌曲的演唱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战国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人赋。通过透视美人赋的基本特征,发现其蕴涵着一种文化意识——美人崇拜。美人崇拜意识肇始于周代民歌,美人崇拜是我国古代人民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意趣,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主题。美人崇拜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人格的追求。其实质是对生命本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陈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65-66,71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意境美研究发现,在唐诗英译中必须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意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启发他们从看似平实浅近的说明文中,发现闪光生动的内涵,欣赏品味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便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离不开情感的。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更应重视情感教学,通过教师的真情、科学的真理、不同色彩的语言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使学生真正动心、动情、动容,通过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培养学生更加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最后达到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情理交融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惯例中,我们通常会研究古代作家们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在这些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外力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即便两位作家所写的题材相似,也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以贾岛与李商隐的各一诗作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来凸显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下所富有的非同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