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是中国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要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要确立道德教育主体性目标;其次,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主体自身完善的需要;再次,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道德教育见到成效.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终身化是终身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领域的运用,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是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对道德教育终身化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实施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德育目标的“无人化”;德育内容的“知识化”;德育方法的“外铄化”:德育主体的“口袋化”重构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对策有:关照学生的道德生活世界;构筑“我与你”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源之一就在于人们生态道德意识的缺失。因而,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素质是当今时代向人类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行为选择的新要求,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很多,从宏观方面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日常思想教育等。总体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互联合力机制:家庭的生态德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素质的起点;学校的生态德育是塑造现代人才素质的主体工程;社会的生态德育是为前二者的教育提供平台,进而实现三者“联网”,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状态的境况下,理性生态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解决环境危机提供了理论路向.明晰理性生态人的内涵,首先应对其进行本体论解析.从理性生态人的自我超越维度、生存论维度和类意识维度三方面对理性生态人进行本体论解析,有利于对理性生态人概念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依附和利用大自然、无限度地掠夺大自然到寻找途径、恢复生态平衡的三个时期,出现了解决这种关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然而都忽略了客观过程的辩证法,不能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不是生态学家,在这方面未留下系统的论述,但其理论中关于自由、实践的观点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哲学思路;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为人与自然合理关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之为人的事业,是人过有意义的生活的准备。但是,现代化的进程引起社会的转型,同时也赋予了教育以新的色彩。主要表现在社会的现代性挤压了德育的生存空间;学校道德教育的非伦理性淡化了的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道德教育的敏感性降低弱化了道德教育的实施。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道德教育渐渐地失去了成长的土壤,教育也只是在灌输知识,物化人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而生态道德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务必切实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邱哲 《天津教育》2006,(6):35-36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相应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需要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化,网络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构建有效地校园网络道德体系,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与思考 生态道德,是在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它是指为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人们树立的有社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消费简约意识、亲近自然意识和优化环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提高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已成为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高校要明确当前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成因,通过营造学术道德氛国、普及学术道德规范、拓展学术道德教育渠道、建立学术道德教育运行机制来强化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应包括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陶冶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操、磨砺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强化大学生生态道德信念;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生态道德教育走进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和家庭保障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道德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是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针对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界定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介绍并比较国内外几种典型的道德教育模式 ,并对构建新的科学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1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目的是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通过家庭辐射作用,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生态道德修养,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保护人类自身永久生存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兴新 《考试周刊》2009,(43):163-165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化.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不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带来阻力。本文试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特点、必要性、存在误区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同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