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书之宜     
读书是个永恒的老话题,从第一本书出现开始,就有了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人因博览群书而终成一代风流人物,从而彪炳青史;又有多少人因无力读书、无心读书或者无暇读书而使本来可以成功的机遇白白流逝,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读书又是一个新话题。说它“新”,是指当  相似文献   

2.
苏涵 《教育文汇》2006,(3):45-48
作为一个爱书人、读书人、教书人,我一直在追求理想的读书境界,也不断地教育学生共同追求这样的境界。然而,面对当今非常流行的读书风习,我却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疑惑,总觉得当今学校流行的读书方式、读书内容、读书心态都掩藏着许多还未被人们重视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现今的读书与理想的读书境界有着太大的距离。因而,我想把这  相似文献   

3.
教读书方法 给读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读书八宜     
仝根章  仝娟 《教育艺术》2002,(11):26-27
一曰宜“博”。“博”者 ,多也 ,广也。打个比方 ,读书如人之吸收营养 ,没有“博” ,则营养不良 ,面黄饥瘦 ;有了“博” ,才营养丰富 ,身健体胖。有资料记载 :鲁迅年青时读书 ,除规定功课外 ,天文地理、花鸟虫鱼 ,无一不看 ,无一不读 ,就连《释虫小记》、《释草小记》之类的杂书 ,也忙里偷闲 ,翻看阅读。很明显 ,鲁迅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人大家 ,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教育艺术家、演讲大师李燕杰说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络 ,识万般友 ,做万件事” ,讲的不就是多看广读、博览群书的好处吗?二曰宜“专”。“专”者 ,专心致志也 ,学有专攻也…  相似文献   

6.
7.
书的苦乐,既在书中,更在书外。 本期“蓝色书屋”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代室主任、中国作家豫会会员孙琴安老师,来和大家聊聊巴金先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七月十七日,是您十八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将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  相似文献   

9.
由博返约,与其说是一种读书方法,毋宁看成是一种阅读的“战略”。博,就是博览,即博览群书,通过广泛阅览获取丰富的知识。约,就是简约,精要。由博返约,即由博览到专攻.在广泛涉猎之后,集中精力专攻一点。广中求精,博中求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语教学中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特别重视吟诵训练。吟诵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应能力,旨在强调对语言的声音之美的领会。追求语言的声音之美是中国语言学的重要特色,诗一直是中国学的主要形式,而吟诗作又非常讲究声韵格律,就连大观园里十三四岁的孩子们联诗缀句都在韵律上求奇斗险,可以想见古代人在对待和把握语言的声音之美这一方面是如何在意又是如何娴熟。中学语课本选取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就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私塾中吟诵训练的情况,在私塾时代,语教学讲究的是先熟读,再背诵,最后才分析句读大意。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还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等,都道出了熟读成诵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许多语言学领域中的成功人士在介绍成功经验时都曾提及自己幼年的背诵功夫,并嘱咐年轻人多背点东西会受用终生。吟诵训练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12.
橡胶解决学生词汇量小、知识面窄的问题,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老大难”。本文通过对读书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论述与分析,探讨了学习之道,读书为本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读书吧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小猪唏哩呼噜》由八个系列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又由若干小故事段落组成。书中的主人公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兴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他有(?)就打呼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读好书并不是容易的事。指导读书,既要符合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认为,指导学生读好书耍经历以下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三学: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学家,曾校阅群书,知识渊博。他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12):235-236
在两汉时期,读书人群涵盖了上起帝王诸侯,下至官僚百姓的各个社会阶层。在读书方法方面,汉代人重视研读经书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并注意师从名师,多方游学。通过读书,不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官僚队伍,还很好地引导了社会风气,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学会读书     
孙钧 《初中生》2003,(14):1-1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我认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至少是说得不全面。一方面,世界上的书并不见得都是好书;另一方面,书海无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不可能见书就读。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国家总督学柳斌强调:“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课外读书活动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都离不开大量课外阅读,而阅读是需要动力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可提供动力。我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古今读书法     
江风 《职业技术》2004,(3):41-41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治学经验和读书方法,时下读书人当深悟之. 苦读苦读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孙敬和苏秦是苦读的代表,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剌股.当然,也有人不赞成这种"苦读"的,林语堂在他<论读书>中对苏秦锥刺股的做法指出:"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精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