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 好像)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1.辍耕之垄上 (往,到)2.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3.是寡人之过也 (的)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不译)1.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如果不是)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3.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既{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I …  相似文献   

2.
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即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因此,同学们应既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又要紧密联系相关句子的语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终达到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目的。下面仅就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的实例,分类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然而使用的频率却高得多,每篇文言作品中,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虚词,有些虚词又往往不止一种用法。如果能够较好地区分一些虚词的用法,那么对于同学们读懂一个句子、一篇文言文是大有益处的。当前一些同学(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对课文上的一些文言虚词用法常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用笔记本把一些虚词用法和实例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1.……之谓也用法:宾语前置格式解释:说的就是……例句:夫子之谓也2.以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3.是以用法:“以是”的倒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4.自非用法:连词,用于句首,表假设解释:要不是,如果不是例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5.以……为解释:把……当做例句: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6.且……且解释:又……又例句: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7.虽然用法:起承上转下的作用解释:虽然如此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8.要之解释:总之例句:要之,…  相似文献   

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言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根据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多种词性甚至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我们做题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以"可以作为实词,作"率领、带领"义,亦可以为介词,翻译为"把、用"等.再如:  相似文献   

7.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8.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1):40-43
“之”常用作代词、助词,也用作动词。 1.代词的辨析 “之”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用作代词。 (1)可代人,也可代物、代事;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译为“他(她、它)们”,或“这件事、”“这些事”等。  相似文献   

10.
虚词“之”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用,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2.作结构助词用:①相当于“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附: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去”。虚词“其”的用法:1.作代词用:①相当于“他”、“他的”、“它的”。②相当于“那”、“那些”。2.作副词用,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大概”、“难  相似文献   

11.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2.
13.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能力点近几年在高考的复现率为100% ,尤其是对“以”“之”的考核。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命题的特点是 :①扣准“在文中的用法”单独命题 ,而且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不涉及特殊用法 ;②结合文意 ,考查虚词的比较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 ,在文言句子里 ,一个文言虚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 ,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虚词通常起到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成为完整的句子的作用 ,来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  相似文献   

14.
【考点说明】《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要“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只有 1 8个 :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掌握文言虚词的关键是 :1 分清类别。新大纲规定 1 8个文言虚词 ,大致可分四类 :①介词 :于、以、为、因 ②连词 :而、以、则、然 ③副词 :其、且、则、因、所 ④助词 :之、者、也、焉、矣、乎、哉、与上面所列虚词 ,有的兼有两种以上词性。2 判别虚实。在阅读文言作品时 ,应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利用语境来确定虚词在文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  相似文献   

15.
文言虚词“虽”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翻译为“虽然”;二是表示让步的连词,翻译为“即使”。学生对这两种用法不易分清。如何区分呢?  相似文献   

16.
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从大体情况来看,考生做得并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有法可循,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每年高考考试的一个难点。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不很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下面的方法就可以帮助考生快速而准确地判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20.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