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  相似文献   

2.
杨青山 《传媒》2018,(8):24-27
笔者通过对集团旗下的《成都商报》和《每日经济新闻》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获得的成功,从侧面解读成都传媒集团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继续打造强力品牌""制定和完善集团新媒体发展规划,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新媒体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等平台融合今后应继续坚持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3,(6):6
《央视新闻》赶搭"移动快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十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正式人驻拥有过亿用户的搜狐新闻客户端。这是《央视新闻》继微博、微信之后在移动新媒体浪潮中的又一次"大动作",意味着《央视新闻》品牌已延伸到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三大新媒体领域。作为首个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流媒体"模板的电视媒体账号,《央视新闻》可以实时更新内容,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新闻,并充分利用"视频""图文""组图"直播"等多媒体形式对新闻进行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综艺》新媒体高峰论坛于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视频中国·台网联动,旨在观察和推动三网融合、3G等新环境下视频行业的趋势和创新,探讨媒介融合带来的受众、内容、渠道、商业模式发生的变化。在往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新增了新媒体(视频行业)样本调查环节,通过对广电、视频平台和运用平台的调查采访,《综艺报》推出了特别专题《视频中国·台网联动——2010.10-2011.10视频行业样本调查》。调查显示,行业格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突发新闻进行话语建构的方式和内容有利于了解新型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行为.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三家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三家主流媒体就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事件中发布的相关文章(总计71篇)将新闻内容主要分为"致敬英雄""科普辟谣"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来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对于突发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提出从内容深化、新媒体技术加持等方面来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可视化》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面临课程体系难于形成,缺少成型教材等困难。在建设中应遵循"课程的前沿性""注重实验与实验教学"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2014,在各路新媒体的夹击下,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靠内容为王屡创收视高峰,依然占据强势份额。同时传统媒体也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产品,并与腾讯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合作。央视在2015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推出"央视新闻客户端合作伙伴"、"CCTV-1、新闻《天气预报》二维码互动合作伙伴"、"CCTV春晚独家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融合出版"已成为发展趋势.而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由于知识专业性、话语行业性和主题业态性等特点,形成传播的封闭式循环.新媒体时代,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需要积极构建与新媒体融合的"矩阵平台"、"内容平台"、"管理平台",以此提升自身的内容生产和刊物品牌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王志红 《传媒》2021,(12):72-73
新媒体时代,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如何"破圈""出位"?湖南日报"湘伴"微信公众号深耕时政新媒体领域,始终追求"快一点的新闻时效、深一点的背景解读、新一点的文本表达",从理念、定位、内容、文本等多维度展开创新,构建了一个权威、快速、开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其实践经验为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二季自开播以来,在网络上掀起了"烧脑风暴"。《最强大脑》在宣传推广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赢得极高收视。本文总结《最强大脑》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以及手机游戏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方式,探究其在复杂的综艺节目竞争格局下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葛文婕 《中国广播》2014,(10):77-79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的视听内容。各广播电台纷纷发展新媒体,建立音频平台,参与“大音频”的竞争。本文通过分析央广网《听天下》、北京广播网《听吧》等传统媒体音频平台,以及百度、豆瓣、A8等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音频平台的特点,认为网络环境中只有生产适应用户需求和符合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内容,把内容做好做扎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万曙 《出版广角》2015,(10):121-122
该文从何谓花鼓灯谈起,对《中国花鼓灯》"综论编""舞蹈编""音乐编""作品编""人物编""附录"等内容做了专业评述,认为《中国花鼓灯》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花鼓灯艺术文化的面貌,是一部关于花鼓灯艺术的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主要在其"短""精",它的出现及"普众化",意味着中国媒体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新媒体时代。2017年,被称为中国媒体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元年"。其中,传统媒体转型成功代表,以《新京报》"我们视频"最为典型。2019年更是"我们视频"提质增收的关键一年,《新京报》加大了对短视频、新闻视频的支持力度,视频新闻产量超过《新京报》出品新闻内容的一半,同时细分财经、娱乐、文化、体育、民生等所有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4.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新华社连发三文质疑微信平台对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问题管理不力,再次引发新媒体时代的版权保护热议。微信和今日头条的版权问题可谓两个经典案例。前者的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主要在于公众对新闻版权价值的认同度普遍较低,微信平台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机制;后者通过爬虫技术抓取媒体网站信息,以及存在的转码行为,则是新媒体技术对媒体认知及《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的新问题。案例在前,跟得上时代的技术和法律规范应该成为媒体版权保护"法与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连线》杂志曾言简意赅地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即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和自由传播的可能。新媒体是动画创意的天然聚集平台、动画作品的市场预测平台和动画营销的电子交易平  相似文献   

18.
报网互动应确定主导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河报》副总编辑王志杰日前就报网如何互动时说,"报网互动是将来的一个方向。""面对新媒体的竞争,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就是说新闻这个产品主要还是以内容为支撑点。纸是平面媒体的载体,只要把内容这方面的东西做好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20.
《黑河日报》作为地市级党报,在宣传报道本地重大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精心策划前期预热宣传、浓墨重彩开展主题系列报道、新媒体平台全面发力,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预期宣传效果。"第八届中俄文化大集系列专题报道""《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系列专题报道"分别夺得了黑龙江省各级新闻媒体组织开展的优秀新闻报道活动的最高奖励,展示了党报宣传黑河、推介黑河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