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神圣"思想是其诗化哲学进一步玄冥化的呈现,蕴涵着"神圣"、"神性"、"神"的三位一体的内在气脉,涵摄着"自然"与"真理"的交织融合."神圣"逃逸了形而上学之桎梏,启示形而上学域外的另一维"它者",其是对人类世界不可知的留白,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拨.关注"神圣",旨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里对人类世界说"不".  相似文献   

2.
"人化自然"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着深远影响的范畴。它被普遍视为强调人的能动性与主体性的代名词,进而被归结为破坏环境的认识论根源。随着人的主体性被无限拔高,提出这一概念的马克思也被视为主张自然支配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遭到批判。实际上,与这种观点恰恰相反,马克思提出"人化自然"这一概念的初衷正是以承认自然的先在性为前提的,是为了强调自然对人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这一概念可被视为环境保护的潜在同盟。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态伦理学至今无法从理论上确立自然的伦理主体性,亟须论证一种超出传统人际伦理学又基于人文主体的善。流行美学的人化自然论的自然美观存在着人类中心论的偏失。康德“对自然美直接的兴趣”具有多重当代意义。自然美包含着自然主体亦即客观自然目的“信念”,它既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为生态伦理学提供逻辑大前提与经验基础的善。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的神性属性,到政治的工具属性,凸显出了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过程当中蕴含着的线性要素,而老、庄哲学当中的系统的、非"巨大主义"的世界观也为非神性统摄下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最优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人用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保存住了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自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与上帝存在同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解释主体性的涵义,从理论上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以期有助于主体性教育实践。主体性原是哲学术语,哲学思想是某时代社会形态的反映,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归根结底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主体性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概念,生产力水平决定主体性发展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古代农业社会中本体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近代工业社会中认识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现代信息社会中生存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以及后工业社会中整合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鉴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主体性教育应该以培养认识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为导向,并最终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成熟而逐步发展整合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道教认为自然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具有共同的源头,皆从"道"化生而来,完全是"天地之性"、"自然之势"。因此,人类对待自然事物也应当采取自然无为的方式,只有"寡欲知足",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常足"。  相似文献   

7.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伦理从这一要求出发,在处理人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主体性以及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与整体思维方式等关系上超越了传统经济伦理,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持续、和谐的发展。因而,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经济伦理的超越性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竞技是人类一种自我超越的活动。它不仅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展示着人类的"野蛮",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自然的"泛竞技化"现象。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以竞技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和客观现实,探讨竞技的未来发展道路和方向。研究发现:竞技是游戏到竞赛的一个概念史;通过批判当代竞技的商业化、科学化、理性化、职业化的异化倾向,旨在强调现代竞技应该由"竞技"走向"游戏",在"游戏"中回归人文、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阐明译者对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主体的顺应和选择。译者的主体性与叛逆性特征决定其在阅读欣赏原作中不可避免地对文本进行意义再创和重构,从而达到自己或是时代的亦或是赞助人的审美目标和要求,译者的主体性与叛逆性的存在使原作的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上得以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视角探究武术美学。分析认为,在实践美学中武术活动作为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上具有"和谐""张力"等美学特征,武术活动中体现了"主客观统一""天人合一""自由形式"的美学思想。武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从"主体性实践哲学"角度分析有着理论的自洽性。分析旨在为当代武术的套路编创与演练提供新的理论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2.
"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平靠争取得来",实现和平的前提与根本途径是净化人类,而净化人类的"方便"就是慈忍."慈忍",作为一种智慧,其立论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是佛教哲学智慧与儒家智慧的圆成;作为一种净化外在生存环境的"方便",它强调"以人间为依业,慈济为方便",是出世与入世的圆融;作为个人修养的根本手段,它强调"以智育德,以忍养情",是戒、定、慧的合一.  相似文献   

13.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以"心"说"性",将心、性合言,是孟子"性善论"最突出的特点。"性善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提拔与高扬人的主体性与道德自觉性,而这一点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直之今日,"性善论"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多重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上。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策略,就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立足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天"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天空",即"头顶上的太空"。从哲学上来看,"天"是万物之本原,主要表现为中国哲学的天和天道产生万事万物的思想;从伦理学上来看,"天""天道""天良"等概念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从美学上来看,道家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籁之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天成的审美观,对中华美学自然、含蓄的审美自由境界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艺术高峰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现代主义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一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史蒂文斯诗歌中能发现他希望人类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以图重新建构人与人之外的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与卢梭均是对中西方浪漫主义美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哲学家,即使在时空与文化差异下,我们依然能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美学观点。他们都要求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希望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但是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又有不同,一个要求"回归自然",一个要求"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苏格拉底对神谕"认识你自己"的诠释,分析了苏格拉底名言"我自知我无知",引伸出苏格拉底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于研究自我,使他成为主体性哲学的第一人。分析了苏格拉底的反诘法,而这种方法,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最后,通过分析苏格拉底审判,揭示了雅典民主制的悖论:一个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城邦,竟然不能宽容一个思想上的"异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因此,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奠基者和殉道者。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