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容 《编辑学刊》2016,(2):98-102
媒介融合既是数字图书馆的缔造者和推动者,也为它在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版权、受众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困境和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想谋求发展,必须在宏观的国家、行业协会和微观的图书馆自身两个层面上统合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根据自身条件,综合采用适当的对策方案,才能使不同处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严功军 《现代传播》2019,(11):23-26
万物互联与全面智能,媒介泛化与技术促逼,使得当前的媒介融合发生了本质变化,也导致了融合实践诸多的现实问题。媒介融合需要从"媒介、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认识论转向,才能获取系统理性知识,走出思维困境,制定科学策略。这种认识论反思,因为其宏观、本质的阐释与社会交往革命耦合,不仅有利于大众传媒融合的理性抉择,对于其他社会领域变革,也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对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的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为作者近期演讲的记录稿,对目前制约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诸多因素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其中包括:全覆盖、可占有、快繁殖的内容分发渠道的缺乏、缺少可购买的第三方实时数据社会提供者、从内容为王到理解为王的转换障碍、被选择被评价的自我角色定位障碍、社交媒体传播新方式对复合型竞争能力的新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李煜 《现代传播》2019,(10):42-48
在中国电子媒介的演进史中,电视的兴办和发展是较为特殊的历史模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为满足技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社会动员和国际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又是有关政治正义和技术哲学的社会主义实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创办的电视,已经不是媒介,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技术,从其研发到应用,兼行跨业,融旧纳新,是一个政治动员的过程,即社会权力参与其中为实现自身的意图展开行动的过程.这期间的媒介融合,不仅是技术的,更是历史的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5.
李赫  黄振 《今传媒》2023,(4):19-21
本文以智能时代为背景,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机之间产生的相应问题和解决对策。文章简要阐述了智能时代的定义,重点讨论智能时代下赛博人的伦理思考与人机传播关系,认为在后人类主义视角下,人机合一并非一片光明,人机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提出在智能时代下,赛博人与机器应当相互协作,发挥各自所长,以人机协同、人机合一的方式共同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惠 《新闻界》2013,(5):66-69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者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亟待变革以应对传播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微博方兴未艾,微信已悄然兴起。微博与微信两者均具有移动和有线互联的性质,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沟通,微博兼顾了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三个范围内的互联,微信目前还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传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媒介生产的界限,然而又有所不同,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微博新闻主要是用户自生成内容,微信新闻主要是网站推送;微信以虚拟场域人际互动为主,而微博兼具社交媒体和twitt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妤慧 《出版广角》2019,(13):64-66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化,VR技术也得到极大程度的应用和发展.在图书出版领域,VR技术与图书开始融合,其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VR图书从一个概念转向应用.在实践领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VR图书产业样态已具雏形,主要表现为儿童图书、科普类图书、旅游图书以及中高等教育图书等多种应用方向.这些VR图书产品不只是出版物本身的变革,还包括相关的展示场景、传播方式以及人的变革,VR图书的出版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9.
刘琛 《传媒》2014,(22)
正21世纪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全球媒介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媒介融合时代。新技术使媒介之间相互融合、依赖甚至成为共生关系。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界定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从这一定义出发,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到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之间的联盟,都属于媒介融合的范畴。"一切都是媒介化"在媒介融合时代已经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10.
施其明 《出版广角》2019,(15):16-19
随着内容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化,出版业的经济收益方式已从单纯纸质出版物售卖向图书售卖协同线上衍生内容服务提供转变。责任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体,理应积极承担责任,实现自身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提供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和服务,维持出版单位收益的稳定和增长。同时,在推进责任编辑转型过程中,出版单位也要坚守一定原则,既要保障责任编辑作为内容工作者的基本主动权,还要协助其拓展创收途径,实现其获利从单纯的产品收益向图书售卖协同线上衍生内容服务收益转变。  相似文献   

11.
12.
王漱蔚 《今传媒》2014,(7):126-127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全能型记者目前在我国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电视媒介的记者除了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之外还应掌握多种媒体技能,要力图成为全能型记者,唯此,才能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环境下,服务新闻学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与方式,得到广泛运用。服务新闻学是从服务性报道扩展而来,其主要理念是:提供对受众有用的信息,节约受众的时间,把有用的信息以最实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基本要素是有用、可用、使用。在结构形式上,以列举、图表、图示、条目化、提要性导读等多种方式,使报道易得、易选和易读,提供可供受众使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15.
李慧 《出版广角》2019,(24):39-41
媒介多元化发展让文学创作者、传播媒介主体走向协同共进、多维融合与博弈角力。文学传播主体的这种融合与角力为用户的多元化阅听提供了丰富渠道,使得文学传播客体(受众)的消费行为随之产生视觉性偏好及互动性、娱乐性体验需求。伴随着受众文学消费行为的不断嬗变,文学传播客体亦开始对文学内容生产、传播媒介及消费服务产生了深刻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为竞争、依存和探索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运营形式,指一种数字媒体通过技术的手段融合多种媒介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现代信息传播活动。本文探讨的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的专业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秦钰雯 《视听》2022,(3):52-55
赛博空间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赛博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空间之上,人在其中的活动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赛博空间对自我进行新的身份构建与认同,也可以对他人的身份进行质疑和解构,这一行为将延伸至现实社会空间.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也对原有的政治体系、知识体系等社会体系产生影响.只有全面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媒介性的讨论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媒介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这就需要讨论,媒介以何种方式达成这种行动力。对此,麦克卢汉暗示,人在被技术延伸的同时也将技术转化为媒介;西蒙东看到了技术系统使系统内的技术物互为媒介;基特勒则反转了麦克卢汉的命题,指出技术将人转化为媒介。这三个观点同时指向了媒介的生成性:媒介的生成性体现为媒介将一切人与物都转化为媒介。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是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已然可以称之为新媒体时代. 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摆脱传统媒介形态的各种数字新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新媒体及传播技术正给传统报业从新闻出版流程、出版形态到阅读方式上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