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在深刻变化。面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统筹部署,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行动安排,更是相关高校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方针指引,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南》提出七项主要任务和两项重点人才工程。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职业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方面有八个方面亮点。一、更加强调同步发展对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指南》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贯彻实施,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质量素质作为制造业人才的关键能力和素质,是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技能的综合表现。制造业全员质量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成效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国际经济竞争的必争之地。工程教育面向社会生产活动培养人才,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相互支撑。《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将"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列为重点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指出,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贯彻落实《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国外人才和智力保障,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际人才智力资源流动规律,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国外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战略布局,制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工信部部长称:"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才为本"战略指导思想,这也是五项基本指导方针之一。《中国制造2025》纲要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为此,举国上下必须要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必须走人才引领、培养为  相似文献   

8.
<正>一、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一)响应国家技能人才发展政策、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求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能够承担何种角色,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工业制造如何能抢占先机、力争上游,是当下各国都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回归制造业”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刺激国内经济的重要举措。“打造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建设制造业强国”也已被写入《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9.
徐兆民 《继续教育》2003,17(5):23-24
入世后,我国面临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核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才问题。最近,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了突出重要日程。发展继续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于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的趋势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律——科技是驱动力,人才是支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程训练改革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功能定位、特色发展、竞赛组织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汇聚点,是培养各行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要素。《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此,需要深化与制造业相关的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结合,  相似文献   

12.
《继续教育》2002,16(4)
2002年5月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个《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未来几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继续教育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以《纲要》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立足国情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  相似文献   

14.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人才的支撑。同样,我国也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定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问题及未来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要以服务《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导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办好特色专业、开发实施培训项目,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深化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智能制造升级,为实  相似文献   

16.
常洁 《考试周刊》2014,(65):156-157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剂。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除了技术人才之外,营销人才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太原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适应装备制造业的营销人才已成为凸显营销专业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发展起步早,人才竞争力强,随着《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推进及江苏省智能制造的转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从江苏省中小制造型企业激励体系入手,研究了制造业人才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山雨 《中国培训》2012,(12):4-5
为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的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与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3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人才工作决定》),《人才工作决定》可以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内容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我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集结号。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2016年12月,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