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研学旅行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是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集合体,在不同学科中又会有更为具体的分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初中地理教学是夯实地理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指向学生终生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内容,本文将从地图辨识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核心素养三大方面论述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地理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通过长期大量的地理课程的教与学,才能培养起学生较全面的地理核心素养,虽然很难在某个章节、某一堂课上集中发挥其培养作用,但只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5):127-128
本文以"大牧场放牧业"教学为课例,将地理核心素养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编选案例、创设"问题链"、小组讨论和案例迁移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新课程总目标提出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的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组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高考试题也从重知识的考查走向对地理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2017年全国卷3地理试题顺应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核心素养在得以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9.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而学习兴趣是贯穿这一培养过程的一根主线。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优势。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学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努力探求各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确定为地理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实际上是指学生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结合实际的、因地制宜的能力。这不再是局限于书本文字的理论,而是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思考、观察、领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地理的独特魅力,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笔者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地理试卷中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比例越来越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下面笔者就高考中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和如何培养此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正确价值观。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而这也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必要能力。因此,教师需重视地理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融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促进地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相互渗透,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赵媛  黄婷 《地理教育》2024,(5):59-62
李旭旦先生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与地理教育家。本文通过对李旭旦先生发表的文章及相关书籍资料等的整理,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教学方法观等方面,探讨李旭旦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李旭旦先生始终将育人置于首要地位,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李旭旦先生重视地理教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地理教学能力和地理野外实践能力的锤炼,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地理教育思想在今天甚至未来的地理教育中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便于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措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文章以庐山研学旅行为例,从人的协调观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培养、区域认知的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核心素养教学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结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特征,对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活场景元素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使用、课堂互动交流加强、课外实践作业设计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以此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学科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力、地理实践能力等发良好培养,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具体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依靠课本,还通过实地考察、互联网学习与地图研究,发展了核心素养。在此笔者将这些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希望对广大地理教育同仁有些许帮助,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通过梳理四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的关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以及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进阶关系,以期深入理解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地理高素质学科人才的关键。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优势。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启发、资料挖掘、实践探索等教学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高三"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分析探索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