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指导着人类对世界的改造,知识确定与否是这种改造活动成败的关键。西方哲学认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产生和发展于这一对人类知识确定性的探寻和忧虑之上,是一部前仆后继追求知识确定性的历史,一部确定与怀疑交织发展的矛盾运动史。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伦理本位的德性文化,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诚信观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儒家追求的"诚信"是"内诚"和"外信"的统一,是交友之基、立身之本、齐家之道、治国之法,强调慎独自律、信己推人、知行合一的修炼方法,从理念与方法两个层面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观念的培育,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 :儒家和谐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精神 ,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同时 ,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一个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特定范围、特殊群体中的精神传承品。同时,通过特定环境,校园文化对一届又一届校园人的精神渗透和熏陶,又形成这一群体共同的信念、追求,甚至共同的心理、行为模式。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与性格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心理、行为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儒家入世精神和西方体育思想的梳理,认为:入世精神不乏西方体育思想"竞争""冒险""超越""征服"的精神基调和"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寻找中西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受民族文化熏陶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普世价值,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传播之文化环境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6.
张载的心性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阐释孟子心性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儒家心性之学的角度看,孟子可以说是儒家心性论的确立者,张载则是儒家心性论的完善者;孟子的功绩在于使儒家的心性论初具规模,张载的功绩则在于对儒家心性论进行了总结与发展,并合理地解决了人性善恶及其冲突问题,从而使儒家心性论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趋于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善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如何求善,即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是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儒家伦理对善的追求有三条路径:其一主张格物致知,把人的认知活动与善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问学的手段培养人的德性,开启人的内心自觉;其二强调择善固执,用道德意志调节自我行为;其三通过情感化育的方式提高人的道德敏感性,坚定道德追求,在情感关怀中完善人格修养。儒家伦理的求善之路体现了知情意、真善美的合一。  相似文献   

8.
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统一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于先秦 ,就是以孔子仁学为代表的经典形态与以孟荀为代表的裂变形态 ;表现于宋明 ,则正成为从二程到朱陆再到心学与气学由对本体之不同落实方向而形成的分歧形态。 2 0世纪以来 ,由于中西文化的交会 ,儒家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统一又演变为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承取与不同的诠释侧重 ,演变为海峡两岸不同的研究进路。这种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承取与不同研究进路的激荡 ,既是传统文化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相统一的表现 ,又是新世纪中国文化重建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我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文化巨匠。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淑世进取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却总是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他的人生观念较为复杂,但儒家的淑世精神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始终是行进其人生道路上的两条基线,虽有起伏偏斜,却贯穿始终。从苏轼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种种情态,可以看出淑世精神和佛家退避是苏轼人生观念的基调。他把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进取与退避的双重矛盾统一为既追求政治理想实现又探索自身心性修善的新人生观念模型,在中国文人思想多元化观念的确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儒家的道统思想,并在文学创作上中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力主恢复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的精神。本文从韩愈散文"明道"与"抒情"的关系来阐释韩愈文章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抒情美感,并对韩愈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的文学主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作了论述,并着重从文化观念方面探寻了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相同,早在远古时期即具有竞争观念与竞技活动。至汉唐盛世,竞技精神昂扬,竞技活动极为兴盛。文章分析了宋元以后古代竞技意识开始泯灭,社会娱乐性体育地位日益下降的原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的最本质的文化根源是,中国古代以儒家、道家为两大支柱的封建哲学思想与竞争意识、竞技精神是相对立的。儒家的仁礼伦理文化与道家的虚无无为观念,均导致对个性的压抑及对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的否定,因而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终于走向了衰落。此外,文章对古代民间娱乐性体育的社会地位及原因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解释是读书为了做官,然而,孔子的原意不是读书为做官,而是为更好地做人和做事。在做人和做事上的要求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追求,儒家培养的是从政君子,君子是对做人的要求,强调内心道德修养向圣人看齐;从政是对做事的要求,不仅注意待人接物的小事,还要关心国家大事。这种追求在当今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彝族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优秀的儒家思想也得以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下来.儒家自然宗教信仰对彝族的民间信仰之一即自然崇拜产生了极大影响,彝族吸取了儒家主要思想并在其继承过程中又根据本民族的特殊需要有所取舍.彝族的自然崇拜与儒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表现出的对自然界极大的尊重与关爱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由于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儒家传统文化,重新发掘其中的精神资源,儒家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了生态伦理观,因此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并不是要回归传统而是要通过学习传统思想的精华来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历史幸福学说典型的有儒家幸福学、道家幸福学、佛家幸福学、享乐主义幸福学等。儒家幸福学以洪范五福为基础,即"富足、长寿、健康和内心安宁、美德、善终";道家追求的是"福、寿、康、宁";佛家追求的是"涅槃寂静",也就是平安、健康、安宁、独立、自由;享乐主义者追求的是肉体的快乐和满足。分析和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师范类院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有效教学面临的难点问题包括:师范生的观念和习惯守旧;综合知识素养欠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欠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上,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这种变革与挑战的环境中,如何确定师专图书馆情报用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对用户教育应该采取哪些形式和方法?则是师专图书馆面临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因此,许多学者和教育家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提出:学生必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本于人性人情人心之常,从家道之仁、政道之仁与为人之仁,儒家伦理中的"仁"成了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规范。从其文化属性来分析,从礼乐社会、家族社会到宗法社会,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本土性体现为,它与传统中国专制社会的特点紧密相关。而从其精神蕴含上来分析,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顺应的是一种等级制安排的差序格局。因缘于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诸因子并不全然构成现代公民意识的"善",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并不相契合。要推究现代公民意识的地缘性,就必须研究与其相匹配的公民伦理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智慧是审美的,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探索这一命题的理论意义,对确立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提取深刻内核意义重大。中国智慧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精神来源和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审美的内质。它旨在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自然和谐的秩序和逻辑。儒、道、释各家思想中都渗透了这种审美因子。中国智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崇尚人格的完美,追求诗意生活。这种审美精神更体现在建筑、书法、绘画、诗歌创作和欣赏与象征的观念结构中。其特性超越知识和逻辑、道德,以感性力量和实用精神关照整个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球化浪潮中多元共存的历史使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但需要向世界传播孔子及儒家的"和"的理念,同时也需要向世界传播墨家治世的精神与手段。这种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元素问题,不仅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多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