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国元帅叶剑英读书时期了解到孙中山其人其事,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他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主要表现在:放弃稳定工作追随孙中山,反对陈炯明保护孙中山,海外募捐支持孙中山事业,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实现人民主权;批判资本主义,注重民生问题,追求社会主义。这就把爱国主义提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3.
1924年8-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商团事件"。范石生是这一事件的当事人,过去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他在其中与商团勾结,是反对孙中山解散商团和武力制止罢市的主要人物,采取了全面否定的简单评价。本文通过对在德阳新发现的孙中山先生佚文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商团事件中,范石生、胡汉民等并非是孙中山的对立面,并非始终反对武力解决"商团事件",更谈不上与商团"勾结"反对孙中山。总之,范石生将军在"商团事件"中的表现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4.
吴稚晖不仅对俄国革命蓄意歪曲,而且反对阶级斗争和武装暴动,对共产主义更是恶意曲解。他这种激烈的态度代表了国民党内部右派势力的一些意见,更包含了他对国民党被俄国所操纵、孙中山领袖地位的下降等各种因素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法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现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个时期,孙中山曾把谋求法国的援助和支持,作为外交活动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曾与法国政治、军事、金融、新闻界等方面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一系列广泛接触与交涉,但却未得到支援、甚至遭到反对。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审视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兴起 ,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其总体特征是批判理性主义 ,崇尚非理性 ;解构现代主体性 ;反对同一性、整体性 ,崇尚差异性。在教育上 ,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 ;反对道德权威主义 ,主张道德对话 ;反对学科中心倾向 ,主张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很多通过传教发生的案件,这种教案是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它涉及的时间长、分布广、频率高,无论是对西方国家还是对中国当时的清政府或者是中国普通人民,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教案的发生、过程及结果中除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体现出一些千百年来东方与西方固有文化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八德"伦理思想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改造;是对西方文化及学说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9.
五权制理论是孙中山把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相结合,用传统的经验和制度修改补充的产物,是兼有东西沟通的建国方略体系,具有启蒙作用和创新精神。但由于对国情缺乏深刻充分的了解,这种理论也存在偏颇和缺陷,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未能付诸完善,相反,五权制理论在他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者实行专政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国父”尊号首称于 192 4年 7月 2 0日 ,官方文件出现“国父”尊称是在 192 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特别是 1939年 11月林森领衔提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后由国民党中央正式决议并经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行 ,以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号令天下 ,唤起民心 ,挽救国难。孙中山为国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赢得后人由衷地崇敬。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外大使,在西方国度亲身感受到了铁路的便利、迅捷以及火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也主张依据国贫民穷的现状.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大兴铁路的举措.写了‘铁路议)、《铁路后议)。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梧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铁路事业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全球化是化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化成为当今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西方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西方体育在国际体育中的霸权地位,其霸权地位的确立阻滞了其他国家民族体育化的发展。为此,其他国家既要主动地反对西方体育霸权。更要在保持本民族体育自主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到体育全球化潮流中。  相似文献   

13.
严丽 《阅读》2013,(12):19-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40多年来基督教信仰始终是其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受过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作为民主革命家,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革命事业与基督教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在民国元年间辞谢临时大总统后的三次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演讲和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时期的三封信以及孙中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15.
本从检讨格尔兹的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讨论了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虽有自强求富,但陷于化民族主义的冲突之中。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没能认识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导致了辛亥革命后这一话语的崩溃,“新三民主义”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陈独秀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提出中华民族存亡和富强的诉求,整合了各民族的力量。当前我国仍遇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我们应结合自身历史和西方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套具有整合力的民族主义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是,这一名称最初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在1905年10月《民报》发刊词中它称为三大主义,1905年12月《中国日报》首先开始使用三民主义的称谓,但到1909年仍不被当时的国民党人所认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这一称谓逐渐为孙中山所接受,并成为对孙中山思想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黄色文明”在与“洋鬼子”的“蓝色文明”较量中吃了败仗,迫使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睁开眼睛看世界”,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都曾向西方学习,从外国文化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但是学生老是斗不过先生。原因何在呢?一是当时拿来的东西——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已经比较陈旧。二是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比较幼稚,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在学习西方时往往忽略了本国的国情,“只知生吞活剥地学外国”①,因而往往只有宣传之功,而无实行之效。鲁迅的拿来主义正是在总结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学习西方正反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理论不适合于中国的需要与发展,这是十分肯定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有着完全的不同类型的体制结构(权力结构)。这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主要决定人们的运行、控制、稳定性及有序性等社会功能,体现社会的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生产力容量等社会质方面都起到根本作用的体制结构不同类型,它们是不能“西理中用”的。在西方,这种理论是好的、成功的,在中国,它就变成一锅粥了。媒体评论家与主要掌控西方经济学家的争论已经由来很久了(如见秋风泽:《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部分主流经济学家“担心舆…  相似文献   

19.
潘书平 《阅读》2015,(10):19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这与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曾说:"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  相似文献   

20.
朱志军 《阅读》2012,(12):18-18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革命的旗帜”,他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一生为之奋斗。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叫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