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职业教育在历史的发展中,先后经历墨家思想、科学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多元哲学、人本主义哲学等哲学派别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彰显着不同侧重的服务职能。在融合中西方哲学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结构功能主义的取向,并与国家的政治哲学相关联。面向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哲学应更加关注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并注意继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厚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变革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的课程改革必然要受当时哲学思潮的影响,反映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哲学理念,受哲学观的引导与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观的变迁体现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哲学精神的向往、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为此,应追溯哲学与课程的历史渊源,探讨哲学对课程生存与发展之意义与价值;阐释学科中心课程观、儿童中心课程观以及社会中心课程观三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理念,使哲学思想在具体课程领域的体现得以明晰化。  相似文献   

3.
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从“经验课程”到“体验课程”:课程哲学观的变迁1.一般哲学观与课程哲学观的内在一致性一般哲学观是时代的一般价值取向、“时代精神之精华”的一般表征;课程价值观则是一般价值取向在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由教育课程所表征的“时代精神之精华”。二者之间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反观历史,“浪漫自然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启蒙哲学;“经验自然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实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现象学、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课程哲学观是时代精神的有机构成,教育学…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学的诸多隐喻中,"象牙塔"、"服务站"和"有机体"这三种隐喻最具代表性,分别蕴涵了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观、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观和存在主义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教育哲学理念;大学隐喻的流变是不同时期的大学精神内涵、存在价值以及发展脉络的重要表征,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大学认知方式以及价值判断取向的客观反映,是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实践修正的产物。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如下特征: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多元化与整合、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阶段性和特色化、高等学校发展的异质化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精髓与实践规律总结。探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思想源流,归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发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适应革命战争需求;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表现为适应新中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表现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为全面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职教力量。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从增强办学思想的适应性、办学模式的适应性、办学评价的适应性三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思想的精神瑰宝,超验主义的哲学观与道家思想的哲学观颇具相似性。从促使两种哲学派别形成的社会因素及二者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道家思想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了二者为推动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空前发展与繁荣,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的坚实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呈现繁荣发展局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具备内在的深刻机理:一方面,其描绘了现代性生成的历史脉络,呈现了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衍变与实践革新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党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现实折射,其发展在理论上表现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思想成果.我国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始终秉持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特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以及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其逻辑脉络及其影响下的中国哲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结为情感依恋(认同)与整理“国故”——理性反思与文化调和——实践自觉与理论创新这一路线.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该逻辑脉络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各阶段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及其中国哲学研究大多兼具上述特征,但在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升华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哲学观,确立了注重哲学的实际应用、视哲学为工具和方法的新型哲学观。在这一哲学观的指导下,毛泽东创立了一整套应用哲学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哲学步入了大发展时期,但通常情况下哲学学科仍然被定位于纯理论学科。实现哲学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循着毛泽东所确立的哲学观,使哲学主动地融入现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哲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还要注意规避工具主义的重新抬头、触动职业教育实践的内核、孕育更多的原生哲学观和本土哲学观、发挥多元哲学观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政策是规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整套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整体观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政策重心。职业教育政策动力形成机制、价值取向、实施过程以及话语规则等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变迁逻辑。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及变迁逻辑,在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执行与实施过程的监督、注重价值取向的多元转变以及注重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大众参与度,确保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美国,其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与特点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辉煌的发展史。通过梳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发展、独立时期的农业与技工教育、南北战争后的赠地学院与初级学院、二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五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借鉴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探寻有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思想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关于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一种社会意识,是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体现与发展。1949年至今,中国职业教育界相继出现了工农教育思想、半工半读教育思想、左倾教育思想、教育产业化思想、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是一个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再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职业教育哲学是德国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它既体现在教育教育层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上,也嵌入在制度层面的双元原则、共识原则和职业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中,还扎根于德国特有的职业精神与文化以及理性精神之中。在德国职业教育哲学的不同层面中,职业原则和职业精神可以被看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具有更加基础性的作用;其不同层面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纯粹是人为设计建构起来的,而是不同历史时期逐渐演化和人为设计共同作用的产物,且它也受到当下环境下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时,要关注其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基础,并尝试在学习和借鉴其经验时,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理念,并在自己的土壤和环境中进行尝试,建构起有中国特色且适应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将西方的高等教育哲学概括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本文分析了该书论述中体现的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地位的历史演变,指出两种哲学流派中不同学者的观点、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大视域"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能够把过去、现在两种视域连接起来,在理解中发掘历史人物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以这样一种视域来看待胡适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会发掘出胡适对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胡适哲学思想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不断成熟的,其间经历了理论期望的准备时期、理论设定时期、理论实践等阶段。从这几个阶段中,可以看出胡适哲学思想的成长过程。胡适把自身的中国思想与后来从西方获得的新思想联系起来,用新的哲学范式来梳理中国哲学。由此胡适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向近现代中国哲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历史考察认为,在总体性社会时期村干部是政府代理人,在过渡时期演变为村民代理人,在乡政村治时期异化为谋利型代理人。农村制度变迁影响了村干部角色的演变,不同方式的制度变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干部角色的走向。今后农村制度变迁必须考虑其可能对村干部思想与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教育哲学基础.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个案的分析,认为通识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以仁为本”的教育哲学及其价值导向,通识教育应该从课程设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分以及技术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确定课程内容及其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夏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0期中撰文,追溯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百年发展历史,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了不同历史时期课程价值取向、课程设置结构以及不同课程知识选择与分等,揭示了其中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规律。回顾百年发展历史,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和谐实质在于发展.促进发展是职业教育政策的生命力.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生动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文章基于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的事实,对其进行一定的考察和思考,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指出需从理论研究和制度逻辑两个层面,在历史、现在、将来三条轴线上对职业教育的政策进行规划,以此来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