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勇 《青年记者》2017,(19):24-26
自意识到危机以来,都市报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不过,整体上,目前都市报仍陷于迷惘中,并未找到一个完全清晰的、可看到光明前景的转型路径.这种困境,缘于都市报尚未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即:都市报为何而生?都市报为何转型?都市报转向何处?作为一个曾经在都市报从业15年的前媒体人,笔者认为,都市报必须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进行再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王凌云 《声屏世界》2011,(8):182-183
数十年的传统报纸,遭遇媒体技术变革,都市报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哪里?传播工具数量激增,广告预算严重分流,都市报的增收空间在哪里?报纸新闻转战网络,盈利模式前景不明,都市报当下的探索方向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朱海兵 《新闻实践》2003,(11):22-23
部门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新闻宝库,但往往因为缺乏新意,很难写;而作为党报记者,又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采写部门工作新闻。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困境。而事实上,一些都市报却能从部门工作中采写出鲜活新闻,党报记者能不能从中有所借鉴呢?我是一个刚从都市报到党报工作不久的"新兵",在这里谈两点初浅的看法。一,吸取都市报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变党报原有的、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思维方式和采访、写作方式。都市报记者在采写工作性新闻时,总是想法从最贴近读者兴  相似文献   

4.
陈雷 《青年记者》2017,(27):61-63
都市报诞生于寻常百姓中,最大的优势是“接地气”,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都市报的人气分流到了移动端.相比党报,都市报缺乏政策红利,读者群体容易流失,服务功能更易被网络所替代,新型盈利模式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转型面临诸多困难.① 都市报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本地资源,劣势在于难以做到即时性传播、个性化服务和双向多向互动,因此,打造全媒体平台,由纸媒、网站、两微一端等组合成传播集群,就成了都市报转型的基本模式.自2015年7月22日半岛客户端上线,半岛都市报正式走上了媒体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半岛都市报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瓶颈?如何突破?探索出了哪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某些在传媒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报纸(如都市报),内容形式及运作方式都有了巨大变革。但若将流行的“速餐化操作”固定为一种模式,则会导致新型的“千报一面”,实不可取。如:都市报几乎全部采用“水平式”鳊排,完全舍弃了“竖排”方式。“水平式”版面编排方式有个优点,就是条理清晰、面目清爽。但如果都是这样,岂不有点“单调”?这种版面处理方式与西方报纸的同类版面很有些相似。不知都市报人是不是意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文字是拼音文字,“竖排”起来很困难,几乎无法阅读;可汉语是方块字,“竖排”给阅读造成的困难绝无拼音文字那么严重,而且,我国的书写方式在相当  相似文献   

6.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19):29-30
70后是最有都市报情结的人群,求职和买房、买车等,都曾深受都市报影响.在济南这座城市,报摊上曾经回响着播报当天都市报新闻的“小喇叭”,楼道里满是几家都市报的报箱.如今大街上报摊锐减,“小喇叭”早已消失,报箱里也少见都市报的踪影.都市报还好吗?  相似文献   

7.
<正>在这次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上,用户黏度,是众多都市报掌门人口中提及较多的一个热词。怎么增加用户黏度?如何保持用户黏度?许多都市报都做了自己的探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陈剑文:转型发展、做大平台从党报到都市报,陈剑文总编在"转身",而此时的都市报也面临着"转身"。"媒体生态变了,传统的盈利模式断了,逼迫着我们必须得改变。"不过,在陈剑文看来,要改变,都市报依然拥有改变的资本,"品牌影响力还在,读者对品牌的认同还在,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都市报也积累了人  相似文献   

8.
报业“拐点”中都市报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二伟 《新闻界》2006,(3):83-83,77
2005年被称为中国报业的“拐点”,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中国人们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超过15%。①作为平面媒体主力军的都市报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很多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纸今年惨淡经营、入不敷出,“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②关于都市报生存危机及其发展走向的讨论不绝于耳。一度风光无限的都市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遭遇如此尴尬境况?能否走出目前的困境、延续辉煌?困扰都市报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都市报因都市而生,会因都市而亡吗?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最后一张都市报会在未来某一天关门,宣告纸质都市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有人说,互联网这头狼来了,报业的寒冬来了。  相似文献   

10.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0月15日至17日,由钱江晚报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经营峰会在杭州举行,全国50余位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辑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认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报业的经营也要与时俱进。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省级晚报、都市报如何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如何应对新兴传媒的挑战?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如何进行体制创新?如何整合资源并做大做强,打造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竞争力?大家围绕这些都市类报纸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斯通)第十四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经营峰会在杭州举行@斯通…  相似文献   

12.
濮礼峰  康莹 《新闻前哨》2012,(11):95-96
一、省级都市报的区域化省级都市报拓展区域业务的发展背景都市报的兴起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20年,在此过程中,以广大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报经大浪淘沙般竞争,省级都市报凸显出其优势。然而,近几年来,新媒体冲击及市场进一步饱和,迫使省级都市报在发展方式上不断求新,以《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为代表的省级都市报除了从自身突破寻求发展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投资理财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全民财经时代"渐渐到来,财经新闻成为都市报的重要报道内容。都市报财经报道与专业性财经媒体有所差别,定位和受众不同,具体操作手法和倾向性也不同。那么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在选题、操作中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财经报道才是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本文以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栏目——《新安晚报》"一周点经"为例,进行内容特色研究,探寻都市报财经专栏的报道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都市报纸,都是立足都市服务于市民大众的生活类报纸。服务新闻越来越受到各家都市报的高度重视。都市报如何打好这张服务牌?这是值得都市报的服务新闻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世纪华文对全国都市报零售市场的监测,已由几年前的不到十个城市,至今已扩展到全国大中小40个城市范围,郑州都市报也在长年监测范围之内.2008年郑州都市报与多家城市一样,同样经历了因新闻纸涨价而上调价格的过程,与其它几座城市同城涨价有所不同的是,<大河报>率先调价至一元,其他几份报纸尚在酝酿与观望之中.郑州都市报零售市场格局是否有所改变?竞争呈何种态势?下面我们对2008年下半年郑州都市报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不同种类的日报中,都市报的发展相对比较市场化,也较有活力。本文试图通过实证调查我国都市报网站的内容和功能设计的现状,在借鉴国外日报网站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都市报网站内容和功能设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带给我们的启示何谓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跨市区、区域的综合性报纸,既不是党报,也不是晚报,是党报与晚报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介于党报与晚报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全国已有诸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广告收入也随之直线上升,有的直逼亿元大关。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城市135个,  相似文献   

18.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因都市而生,会因都市而亡吗?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最后一张都市报会在未来某一天关门,宣告纸质都市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有人说,互联网这匹狼来了,报业的寒冬来了;有人说,都市报不会消失,未来的格局将会是一城一报。  相似文献   

20.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