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卿 《海外英语》2012,(2):177-178
汉语古代典籍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将众多的汉语古代典籍用英文介绍给世界将大大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之间的沟通。但翻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她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的方法,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那样根据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而定。她的这个理论被称为功能派理论。该文以著名古典散文《兰亭序》为例,探讨了汉语古代典籍的翻译。指出译文如果是充当读者读懂汉语原文的辅助工具,则应采取直译。如果译文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用来赏析的英文散文,则要注重译文的文采,译文和原文的字句就不需要那么贴近。如果译文是出现在旅游宣传册上,那译文的首要任务就是激起读者的旅游任务,这时,译文应该尽可能地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习惯,至于和原文在字面上是否贴近,那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双语公示语随处可见,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媒介,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在读者反应论指导下,分析了由于忽略读者的反应,如读者的文化习惯、心理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一些翻译问题,认为只有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交际方式。古特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过程,是认知原文主要部分的过程,是能够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的过程,也是能将原文的明示和暗示意图忠诚的给予译文读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涉及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些能力和习惯等等,文化的复杂性不言而喻,由此也造成了翻译中诸多障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很难使译文保持原作的风味。文化意象的错位时有发生。因此,在习语翻译中,译者应该时刻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文化差异,最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喻体给人带来的联想往往不一定相同。这使得译者在翻译比喻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那么必然要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要是忠于原文,那么译文读者不一定能明白比喻的含意。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中的一些具体实例,试图归纳总结翻译比喻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忠实作为传统的翻译原则被解构了。人们认识到由于个人认知、经验等的不同,再加上文化学派提出的操控因素,做到忠实已不可能或不必要了。然而笔者认为,翻译的本质在于忠实地传达信息。对忠实的追求是维系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和桥梁,不能放弃。忠实对文化生态也有积极作用。至于那些为着某些目的使忠实度降低的宽泛意义上的翻译,本着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态度,须明确标出。  相似文献   

8.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应该把译文读者的反应作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但有学者发现过分强调读者就会削弱原文的地位,进而导致译者越来越注重“再创造”而偏离了翻译中对原文的“忠诚”原则。文章以动态对等作为理论基础,对比《红楼梦》两个权威英译本中刘姥姥的语言翻译,提倡在考虑译文读者感受的同时,适当译入原文特色,从而真正达到“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较大启示.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而不是原文决定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译文读者看,归化的翻译方法对于译文的生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12.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过程包括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这两个过程。因此,译者要帮助译文读者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上海世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及其英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也广受好评。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层面分析上海世博主题的翻译,加深对该主题及其翻译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4.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化预设是原文作者和原语读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信息。本文将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出发,探讨在汉译英中通过异化翻译让译文读者也具有这种文化预设。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翻译标准中的读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史上的各种翻译标准,都是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理念而提出的。文章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考察翻译标准问题。通过分析“功能对等论”、“多元互补论”以及接受美学的“读者反应论”,对于同一原文,应该针对不同的读者给出不同的译文。换言之,翻译标准应该多元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喻体给人带来的联想往往不一定相同。这使得译者在翻译比喻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那么必然要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要是忠于原文,那么译文读者不一定能明白比喻的含意。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中的一些具体实例,试图归纳总结翻译比喻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交际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翻译时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目标是真正达到译文与原文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20.
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对所缺省的习语文化进行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习语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的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交流达到最佳程度,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