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船舶引航业务对信息查询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在总结国内引航业务基础上,设计引航业务功能流程结构;讨论船舶引航业务面向服务框架,包括资源服务主动发现模型结构、丰富对外接口服务、主动个性化访问信息的方式.核心内容是构建船舶引航业务领域本体,面向服务的软件结构,资源服务主动发现机制和基于语义的发布/订阅匹配算法.将船舶引航业务面向服务框架实施于多个引航业务系统验证,该框架具有很高的兼容性、领域资源访问的主动性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广播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宝山引航作业区在航引航交接对船舶交通流的影响,采用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观测的船舶流量数据和水上交通冲突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交通冲突数据,从交通流状态、交通流速度、交通量损失以及引航艇在引航作业区航行时的交通冲突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行在航引航交接时,宝山引航作业区交通流速度下降明显,产生的冲击波速度约为5.64 kn;船舶速度离散性增大,交通流通过能力下降;航道时间占有率急剧增加,平均引航交接一次约造成2.3艘交通量损失;某天24 h由引航艇造成的交通冲突共189次,其中42次发生于引航作业区.  相似文献   

3.
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控制或降低船舶引航风险,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船舶引航风险成因重要性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运用模糊函数对相对风险的构成因子综合计算,得出引航风险成因的最优关联因数,进行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的关联度排序.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讨论现行船舶引航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多港口引航人力资源配置的模拟模型,提出模拟到港船舶的种类、尺度、作业方式、航线等需求变量分布算法,对长江引航中心的引航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实例应用.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定量得出长江各港口所需配置的引航员数量及其组成结构,精度可控;还能较好地模拟引航人力资源配置系统中的随机性和动态性,为引航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宝山引航作业区的接送效率,首先对宝山引航作业区72 h正常天气情况下引航交接的船舶数据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对船舶到达规律进行泊松流拟合检验.在船舶到达规律符合泊松分布的基础上,针对宝山引航作业区的特点建立排队论模型.分别对进出口船舶在高峰时期和普通情况下的通航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宝山引航作业区在高潮前后进口船舶较为拥挤、引航接送效率较低,每天18:00左右出口方向较为拥挤.针对特定时间进出口船舶拥挤问题,给出增加引航船艇数量的方法以提高接送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船舶引航安全的影响,结合专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引航员开展引航站和船舶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调研。基于引航员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引航站和船舶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与引航安全的关系。研究发现,引航站、登船处、驾驶台和船员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可以正向显著地影响引航安全。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引航员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引航船舶安全的具体影响。从海事主管机关、引航站和航运公司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长山水道船舶交通流量的预测精度,对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进行优化.在对长山水道船舶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GM(1,1)模型背景值、改变初始条件、增加新信息优先权、引入残差修正等方法对GM(1,1)模型进行优化.通过该优化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用该优化模型对长山水道2015—2016年的船舶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航行中船舶的螺旋桨缠绕异物在沿海和狭水道时常发生,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危害。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需要船舶驾驶员熟悉螺旋桨的工作状况、船舶的特性、航道的环境,更需要船舶驾驶员有熟练的航海技术、较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就船舶操纵模拟器开发中的狭水道视景数据生成技术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狭水道视景数据设计的特点 ,提出了狭水道中地形、线物标等视景数据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个船舶驾驶员的观点,从船舶航行实际出发,结合国际水道测量组织对电子海图显示及信息系统一般要求的建议草案,对电子海图系统的配置、数据库的建立、信息显示、功能要求和雷达图像的叠加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电子海图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提供了一定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受限水域内的常见船型的船舶领域,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船舶领域.该方法借助可视化技术和网格技术,结合研究水域能见度信息,分析南槽水道内符合要求的2 000万个左右AIS数据,还原航迹分布图约50 000张,获得在受限水域内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长80~100 m的船舶领域模型.客观精确的船舶领域模型能够提升能见度不良天气下交通流的预测精确度,同时丰富基于智能技术研究的船舶领域模型库.  相似文献   

12.
为弥补纸质"潮汐表"、静态曲线图和TotalTide等产品在船舶驾引等实际应用中的不足,通过采集"潮汐表"上的整点数据,利用Windows+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开发出电子潮汐图表.在上海港船舶引航实践中试用表明,该电子潮汐图表简单明了、方便实用、易于推广应用;借助该电子潮汐图表,船舶驾引人员可方便地查看每个潮位站任意时刻的精确潮高,对减轻船舶驾引人员工作负担,减少可能出现的差错,保障航行安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船长与引航员的信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如何更好地安全引领船舶进出港口的问题,根据国外港口的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资料,国内外相关公约、规定和驾驶台资源管理原理等,针对洋山深水港水域特殊,进出船舶尺度大、吃水深等特点,制作上海港引航站洋山深水港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卡.实践表明,船长与引航员信息交流的开展,促进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引航作业安全、周围船舶通航安全,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以引航员登离轮水域为研究对象 ,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引航员登离轮水域多目标选址模型, 以青岛港引航员登离轮水域为案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与现有两处登离轮点相吻合,另可增加第三处外海登离轮点,供进入青岛港的超大型船舶进行引航员登离轮作业。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引航排班作业效率,以最小化引航任务间隔时间、引航员等待时间、引航作业时间、引航交通费为目标,以引航任务开始与完成时间、到离港泊位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引航任务组适应度模型。将遗传算法的交叉与变异机制引入基本蝙蝠算法,构建基于遗传蝙蝠算法的引航排班方法,并利用MATLAB予以实现。结果表明:这种引航排班方法的日均效率比基本蝙蝠算法提升了48.1%,比手工排班方法提升了75.8%;这种引航排班方法的单个引航任务组构建效率较基本蝙蝠算法提升了50.7%,比手工排班方法提升了77.2%。结果验证了该引航排班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在雾天背景下现有的船舶检测算法准确率低、召回率不高的问题,在YOLOv3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块加入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用以丰富特征图的表达能力,在特征融合模块引入频域通道注意力机制来抑制背景噪声,在预测模块采用K均值算法重新设计预测锚框大小以适应待检测目标的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频域通道注意力的YOLOv3网络在雾天背景下对船舶的检测精度更高,在测试集上平均精确率可达到92.98%,准确率可达到93.06%,召回率可达到92.25%;检测速度可达到61帧/s。本文算法满足船舶实时检测的需求,为未来智能船舶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兼顾准确率和实时性的船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PowerLogic系统构架的船舶自动化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船舶电站的工作状态,提高电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施耐德PowerLogic系统构架组建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实现船舶电站监管控一体化.设计触摸屏监视界面、电能质量分析界面和Web远程监视界面,并设计监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整个监控系统的以太网与现场总线通信程序采用PLC实现.在交流380 V/50 Hz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低航道通行能力成为制约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一大瓶颈.青岛董家口港区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然成为新兴的国家级枢纽港口.构建基于排队论的港口航道通行能力的计量模型,通过设计进港排队系统(M/M/c)和出港排队系统(M/D/c),将船舶进出港口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将航道服务水平量化为船舶密度、船舶待航时间和船舶在港作业时间,根据量化数据分析董家口港航道的通行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为董家口港的资源配置及规划建设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方港口一词,来自法语。原意为“门”,即水陆联系的门户。我国港口二字的含义较欧美各国为深。“港”是一种可供船舶航行、停泊的水道,“口”即门户。所以,港口就是船舶进出的水陆交接口岸。而现代港口则具有更丰富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形势的发展、水道的复杂性及事故多发等方面阐述了在都天庙一三江营水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根据目前交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对建立“长江交通管理系统”的看法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