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是中国近代走向世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全新形式,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者是晚清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教育家容闳。  相似文献   

2.
雷颐 《留学生》2010,(1):52-53
1828年(清道光八年)深秋,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300年。中国历有边患.对一个远离中原.荒芜不堪的弹丸小岛被“红毛夷”占租,长期以来并不以为意。然而.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澳门被租占,其实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节。这种背景,与传统边患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人:2000年5月5日,此人的肖像进入耶鲁大学名人堂,和毕业于该校的政界名人布什、克林顿等一起接受学生瞻仰;近期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再次提到这个人;梁启超评价此人“舍忧国外无他思想,无他事业也”;此人逝世后被美国《哈城日报》称为“学者、政治家及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何人能获得如此高的名望?他就是中国赴美留学第一人、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他投身于救国强国运动中 ,积极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设备 ,倡导普及教育、出国留学 ,一开中国新风 ,在科教兴国方面可谓远见卓识 ,有着跨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科教兴国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本文强调留学教育是容闳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他对中国近代化最突出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针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留学教育“成就不大”的观点,本文运用大量的史实,论述了容闳首创、策划、组织、领导的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的派遣,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造就了中国近代科技、军事、铁路工程、邮电、军医、矿业、海防工业、外交、政事、海陆军军官、经济管理、企事业、机械制造、外语、翻译等一大批新式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4):46-47
正10集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容闳》在珠海广播电视台举行了开播仪式。珠海副市长龙广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雷颐,纪录片总策划兼总撰稿、市妇联主席徐惠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孙詹咏等嘉宾启动了纪录片首映。现场播放纪录片《容闳》第一集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作了题为容闳与中国近现代史的专  相似文献   

7.
容闳与中国早期留学教育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贺芳玲一容闳,字纯甫,1828年11月7日出生在广东香山南屏乡一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至澳门入英国伦敦妇女会郭士立夫人创办的西塾读书,13岁转入英国教会学校玛礼逊学校就读。1847年被该校勃朗博士选中带往美国,...  相似文献   

8.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国势衰败.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炮舰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美、德、法、日、俄等列强相继入侵.与中国建立了割地赔款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张之洞就处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当今“留学热”方兴未艾。而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却寥若晨星。笔者学识疏浅,拙文权作引玉之砖。一、历史沿革 1、创始阶级(1872——188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曾国藩、李鸿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严格遵循中体西用原则,在支持幼童学习西学的同时,设置了有关中学课程。并对幼童越出中国传统的作法加以约束,由此与副监督、受西方文化教育薰陶的容闳发生矛盾冲突。他们的矛盾是非是中西文化交融中的碰撞。陈兰彬在担任清朝驻美国、西班牙、秘鲁首任公使期间,为了维护大批华工华侨的利益,作了大量工作,他无愧为一位大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160年前,即1847年的1月4日.在美国传教士布朗(Rew.S.R.Brown)的资助下.容闳从珠江口的黄埔港乘船出发,往美国留学。经过98天的辛苦颠簸,终于到达纽约。随后即往纽海文(New Haven),先入中学补习,后考入著名的耶鲁大学,1854年顺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他本来可以在美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强烈的爱国心和振兴中华的美好理想,驱使他毅然返回祖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近代留学教育始于1847年,虽然步履艰辛,但却硕果累累,一个半世纪的留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多方面的人才。这表明中国的留学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世纪之初,回顾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其特点,分析其趋势,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从而有利于调动留学生回国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1872年清政府派遣中国近代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去美国学习,容闳正是中国近代官费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提倡者和实行者.容闳,字纯甫,1828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的南屏村.容闳家中共六口人,生活十分贫困.他七岁那年被父亲送进澳门一家英国教士办的小学.1847年,一个名叫勃朗的美国教士离职回国.在征得容闳家里同意后,勃朗将容闳以及他的另外两个同学带到美国去学习,为的是让他们成为美国在华传教的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