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趣闻     
城市改名 不知所从 戈兰·霍德尔应率英格兰足球队赴摩尔多瓦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但临行前却不知应该去哪儿。无线电广播、电视、报纸上对摩尔多瓦首都的名称有不同说法,有的说该国首都是基什尼奥夫,有的说在契西涅。后来才搞明白,基什尼奥夫是前苏联摩多达维亚共和国首都的俄文名称。前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我的集邮家评传专著《集邮家的足迹》送交陕西人民出版社,准备正式出版。以前,我曾多次向孙少颖先生谈起过书稿的构思及内容。并得到过他许多的指导和建议。此时,我请他为书作序,他愉快应允,8月8日写成。其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1963年元旦,集邮家周贻白先生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集邮家张珩。 张珩是一位有名气的解放区邮票收藏家。他在文化部工作,是文物处的副处长,同时还兼任文物出版社的副总编。他平时工作比较忙,难以抽空照料自己的邮票。周贻白把我介绍给张珩的目的就是让我帮张珩整理邮票。  相似文献   

4.
与集邮家聊天不但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也是一种享受。由于工作性质所定,我经常与一些老集邮家打交道,这里包括已经故去和健在的。沈曾华先生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集邮家之一,一方面他的邮集是我国目前在世界邮展中获奖最高的,其次,作为一名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没有一点儿“官气”,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5.
集邮九问     
《集邮博览》2008,(10):37-37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请看著名集邮家游乃器是如何回答这九个问题的。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我13岁时,有一位同学叫于丰玉,他给我看过他收集的苏联邮票,当时就觉得邮票真好看,并羡慕不已。我父亲知道后,便给我买了一些亚丁邮票,看了这些邮票就想起阿拉丁和辛巴德航海者动人的故事,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集邮生涯。我非常钦佩钟笑炉、居洽群、范兰如,他们都是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的集邮家。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8日是日本著名集邮家、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水原明窗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1993年12月14日,我收到日本邮趣协会寄来的讣告。依据水原先生的遗嘱,讣告是他去世后十天寄出的。  相似文献   

7.
噩悉传来,得知美籍华人集邮家倪宣祥先生不幸于1998年5月4日逝世。老成凋谢,从此著名华人集邮家又少一位。 他原籍浙江省杭州市,童年先后进入蕙兰幼儿园和蕙兰小学,他和另一位后来亦为华邮名家的陈志川(1915—1975)长期同班,  相似文献   

8.
1989年末,经基础民先生介绍认识了集邮家陈明昌先生。在交往中,他知道我爱好篆刻,嘱我为他刻两方石章。前读《上海集邮》,方知陈先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首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曾在明信片上为我题词“邮谊至上”,表达了老一辈集邮家对邮谊的珍视。每当我看到这张明信片,总联想到那些曾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国内外同好,荷兰集邮家德拉马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美国专题集邮协会1999年版的会员名录中,德拉马先生与我同被列在“专题信息服务”的“贝多芬”一项内。我得知后立马给他去信,希望了解他贝多芬邮集的情况。二个星期后,我就收到了他的热情回信,  相似文献   

10.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从小时候开始集邮的,那时还不到10岁。我在老祖母整理她的一个古老的一个竹箱时,看到有一包前清的邮票。当时她正准备扔掉,我看到邮票很好看就把它留下了,从那时起就开始集邮。我最钦佩的是浙江杭州的一位老集邮家张包子俊先生,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1.
林丰年 《集邮博览》2010,(10):32-33
水原明窗先生1924年生于日本奈川县,是日本著名集邮家。1993年病逝。他生前曾担任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收集研究中国邮票,积极推进中日友好交往,与我国多位集邮家之间具有深厚情谊,是我国集邮界所熟悉和尊敬的一位老朋友。  相似文献   

12.
集邮是一种文化欣赏娱乐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不是专业集邮家,虽然已届米寿之年,还担负着很重的编纂任务,社会活动也不少,但我仍然喜欢集邮。集邮确实给我的业余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在与一些集邮爱好者的交往中。也不断补充了新的集邮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集邮的兴趣和水平。不久前,上海的老集邮家薛大德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和另外四位集邮家合作编著了一套关于世界文化名人的邮票鉴赏大图典,并要我写一篇序。我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对集邮文化的发展也比较关心,无法拒绝,只好 1i揣冒昧,在这里写几句话。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方面大力支持下,由高邮市政府筹建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于2017年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举办之际正式开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开了世界集邮史和博物馆建设史的先河,成为中国集邮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高邮市大力发展邮文化的拥趸者,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红花古封”这个名字是已故台湾集邮家黄建斌提出来的。在1964年12月台北出版的《中国邮刊》第10期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绿园红花古封实录”的文章。“绿园”是指他的藏品,并刻有一个“绿园”二字的收藏印。何谓“红花古封”?我理解应该是只贴有红印花暂作邮票的实寄封。台湾集邮家和外国集邮家在所著文中所谈的“红花古封”,其中有不少并不是真正的“红花古封”。他们  相似文献   

15.
4月7日下午,在原新光邮票会上海会员聚会上,我得悉老集邮家基础民先生已于4月1日逝世的消息,十分痛惜。我久闻基老的大名,参观过他参展的邮集,也拜读过他发表在《上海邮电报》上的连载邮文。虽然我们同为甲戌、新光的会员,却无缘一面,迟至1990年10月在杭州为纪念新光邮票会成立65周年的聚会上,始初  相似文献   

16.
1.中国首次集邮品拍卖始于1917年上海。当时的上海鲁意思摩洋行由英国邮商品斯主持了定期集邮品公开拍卖会。 2.1985年2月由《集邮家》报主办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义捐拍卖会是新中国首次举办的邮票拍卖会,拍卖所得3.8万元全部捐献给长城修复工程。同年8月,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首开商业意义上的邮票拍卖会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国际邮票市场出现了一些铭记为“Gagauzia”(加告兹)的小版张;同时还有一些有此铭记的加盖票。那么,加告兹邮票是哪个国家发行和印制的邮票呢?这要从摩尔多瓦的独立进程讲起。摩尔多瓦共和国曾是前苏联最西部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全国面积为33800平方公里,民族成份复杂。全国有18个民族,主体民族摩尔多瓦族占全国人口的65%。  相似文献   

18.
一泓 《集邮博览》2018,(12):108-108
近日我收到第10期《集邮博览》,翻看时,目录中《欧阳成庆的一封信》闯入眼帘。欧阳成庆?这名字莫不是欧阳承庆先生啊? 我赶快翻到44页,一看内容,果然不错,正是写的著名集邮家欧阳承庆。他是全国集邮联名誉会士,原湖北省暨武汉市集邮协会首届副会长,2014年3月28日因病逝世,今年是他诞生95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长沙集邮沙龙正在举行迎新座谈会。这一天,雪花飞舞,天气极为寒冷,但没想到年逾八旬的老集邮家钟复铨先生也冒雪前来,这时大家热烈鼓掌,马上为他沏上一杯热茶。随后不久,钟先生向我说,为了表示对《甲子邮刊》的支持,为了表示对我的友谊,特意从他的文件夹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微微发黄的首日封送到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20.
林衡夫先生是我敬重的集邮家之一。俗话说,文如其人,看了他的文章一方面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同时,也引起我的思考。林先生十几岁开始学徒,每天鸡叫头遍,就要起来干活。冬天的寒冷,让他记住了脚上的冻疮与袜子粘在一起那钻心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