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它的要害就在于投降。以宋江为头子的投降派,出于地主阶级的反动本性,适应赵宋王朝消灭农民起义的反革命需要,阴谋接受招安,出卖革命。有投降,就有反投降。以李逵为代表的革命派,则坚持晁盖的农民革命路线,反对招安,反对投降,主张推翻封建王朝,决心把农民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因此,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是梁山起义军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这是北宋末年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生死斗争在起义军内部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2.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在为仲永惋惜的同时,不禁要想这样一个问题:是谁毁了仲永?很多人都认为错在仲永的父亲,整天带儿子到处去赋诗,不让儿子读书,从而毁了仲永。但是我觉得,固然他的父亲负有一定责任,但更多的是仲永自己毁了自己。他的父亲虽然不让他读书,但他可以自己读,凭他的天赋异能,聪明才智,但自学根本不是难事,可是仲永却沉浸在大人们的赞美之词之中,不懂得进取。同时,长大的仲永肯定发觉自己的天才慢慢泯灭了,但他却没有好好利用“后天”来弥补,而是渐渐被埋没在人海之中……如果一定寻找其泯然众人的原因的话,理由只有一点:仲永…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毁稿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注意锤炼自己的作品,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经过反复推敲后才选定的。他写的诗文都有自己的特点,他十分忌讳和别人的作品雷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不仅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散文高度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涌现出韩愈、柳宗元等杰出的散文家。他们极力倡导古文运动,大反魏晋以来所盛行的、只讲音律辞藻、不求思想内容的骈文。主张学习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提倡散体,要求“因事陈词”,要“词必己出”、“辞事相称”、“文从字顺”,立志创建一种新型散文。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创作出不少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别致的散文。尤其韩愈,他是古文运动的主将。主张“唯陈言之务去”,“不袭踏前人一言一句”,特别强调要结合时代要求创作,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并把自己的理论广泛地用于政论、杂说、书序以至祭文墓志铭等各种体裁,创作了许多优秀篇章。《原毁》就是其中的一篇。 《原毁》的“原”,推本究原,有议论之意;“毁”即毁谤。“原毁”就是论毁谤,即推究毁谤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篇著名的政论文。作者通过古今君子在“责己”、“待人”两个方面截然不同的态度的鲜明对比,列举事实,精辟分析,阐明观点。指出“怠”  相似文献   

5.
毁车为行     
春秋以前,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车兵是各诸侯国的主要兵战,进入春秋时期之后了虽然车战仍是主要作战方式,但步兵作战开始出现了。周景王四年(前541),晋国军队与自越族徒兵战于太原,由于地势险狭,晋国战车无法展开,难以抵御狄兵步战。晋将魏舒建球来帅“毁车为行”,即改车战为步战,将战车战甲土全部改戏为著甲徒兵,并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在一起。魏舒此举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灵活性和攻击能力,随之大败狄军。。魏舒的,“毁车为行”,是春秋时期军事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毁车为…  相似文献   

6.
《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但它恶毒攻击和歪曲农民起义路线,而对投降主义路线却竭力进行美化和讴歌。它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既有投降,就有反投降。在梁山泊里,存在着投降和反投降这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 晁盖等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结束了王伦的关门主义路线以后,便开辟了梁山农民起义的新篇章。他们在梁山泊建立起八百里的革命根据地,拒敌官军,英雄“聚义”,“托胆称  相似文献   

7.
《水浒》第六十回写晁盖曾头市中箭,临终前当众对宋江留下一句遗嘱:“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乍看起来,似乎晁盖未免重私仇,轻大局;细推敲,这个遗嘱实际上否定了宋江在梁山泊的继承权,从而揭示了晁盖和宋江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8.
吴玠和吴璘,原系北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其先世数代曾为德顺军的军官。吴氏兄弟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其时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金朝女真奴隶主贵族乘机大肆南侵,广大汉族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在人民斗争洪流的影响和推动下,吴玠和吴璘也奋起投入抗金的行列,在西北战场与金军苦战长达数十年,为保卫川陕秦陇地区乃至整个南宋王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有安邦定国之才。但是,隋炀帝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他自己的命。公元609年,隋炀帝决定西巡。那时候,西域有27个小国。这些小国虽然名义上隶属大隋王朝,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原:推论本原。毁:毁谤。古代一些推究事理原由的议论文,题目上常常冠以一个“原”字。这篇“原毁”是推究产生毁谤根源的.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判“今之君子”,即当时的一般贵族士大夫要求自已很宽、不求进步;对待别人特别严格;往往片面夸大别人的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又不抱“与人为善”的态度,嫉妒别人的进步,“究其旧不图其新;”形成一种“事修而谤必,德高而毁来”的不良现象.因此,他主张“责已也重以周,  相似文献   

11.
《水浒》第十八回中,作者安排了个“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的情节。大意是: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聚义”起事,智取了生辰纲。事发以后。官府派人前来追捕,宋江得知后,慌慌张张地跑到晁盖庄上,叫晁盖“作急快走”。当官兵来捕捉时,晁盖等人有了准备,放火烧了自己的庄园,率众拒捕,从容离去。有人就以宋江放晁盖这仕事,认为宋江干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好象没有宋江此一举便没有后来的梁山农民起义,晁盖更当不上梁山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种看法是受了作者美化宋江搞修正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守内虚外”是北宋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它规定宋代君臣的工作重心是慎防“内变”,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把全部财权收归中央,严密控制军队和对外虚守。这项国策的出现是北宋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初行于宋太祖时期,确立于太宗时期。守内虚外使北宋统治集团内部杜绝了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了北宋王朝内部的积贫积弱和对外的软弱与屈辱。  相似文献   

13.
《水浒》第十八回,晁盖等“劫取”生辰纲事发,济州府奉太师蔡京“钧旨”,差缉捕限日“捉拿各贼正身”.公文下到郓城县,正当宋江值日。宋江一听“贼首”是他的心腹兄弟晁盖,大惊失色,当即稳住缉捕官,自己策马直奔东溪村晁盖庄上,备说此事,并让晁盖他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就是所谓“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的故事。因为此事,一些人把宋江说成了梁山革命事业的“奠基人”,给奴才的脸上抹了一层紅色的油彩,上了作  相似文献   

14.
南宋中叶是一个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赵构在临安建立了仅占东南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权,淮河以北都沦入了金朝贵族集团的血腥统治.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忠义之士,在抗金军民的斗争怒潮的鼓舞下,关心国运,反对偷安,主张以战斗来保卫自己,恢复中原,并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激烈的社会矛盾反映到文学上来,形成了南宋中叶所特有的“抗战文学”.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志士们,一方面上章奏表,要求北伐,  相似文献   

15.
(一) 《原毁》选自《昌黎先生集》。原,是推究本原的意思,与《原君》《原臣》《原道》中的“原”同,即推论。大凡用“原”(如“原某”或“某原”)作题目的文章皆为议论文。《原毁》就是论毁谤,即推究毁谤的根本原因。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通过古今君子在“责己”、“待人”两方  相似文献   

16.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17.
北宋末年方腊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严重打击了赵宋王朝,建有卓越的历史功勋。然而被有的人称为“农民革命史诗”的《水浒》,却对这次起义进行了种种歪曲和恶毒污蔑。但血写的事实是咒骂不倒的。方腊起义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永垂农民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18.
在梁山起义队伍里,投降与反投降的两条路线斗争,尽管经过作者的有意歪曲和篡改,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以李逵、三阮为代表的革命农民对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作过斗争。而晁盖和宋江的斗争,应该被看成宋江篡权前梁山泊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主要表现。宋江把矛头指向晁盖,阴谋篡夺领导权,网罗党羽,里通朝廷,暗中叛卖;晁盖坚持革命,反对皇帝,对宋江有所提防,作了反篡权的努力。为了宣扬投降主义,  相似文献   

19.
自北宋哲宗“亲政”至徽宗即位初期,是北宋政治生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段,也是北宋王朝逐步走向衰败、垂危直至覆灭的重要环节之一。前此置身变法派阵营的曾布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政治活动不仅对当时所形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北宋王朝的政治走向有着种种关联。  相似文献   

20.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公元1009年——1066年),字明允,北宋时期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政论家,属于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苏洵的散文收编在《嘉祐集》中,其中包括《权书》、《衡论》、《几策》等。本文即《权书》中的十篇之一。 宋代的古文家继承了唐代韩愈所提出的“文以载道”和“以文见道”的写作标准,所以他们的作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六国论》就是借古喻今,为当时的社会斗争服务的。文章总结六国因“赂秦”而遭“破灭”的历史教训,正是对当时北宋王朝屈辱妥协政策的有力讽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