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一章,时常出现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用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些题型对初学者来说感到难以下手,这里介绍一种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不妨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为v物,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参,并且选取参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v参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某物体运动方向与v参相反,那在它的速度前加“-”号.  相似文献   

2.
雷声是由闪电所引起的。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同性电荷的汇集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强大的电场击穿时,就形成“云间放电”,出现闪电。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地面的突出物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所以,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流动的电子流。电子流周围的空气非常热,高达27 760℃,使热空气围绕闪电路径形成一个真空的共振管。其附近的空…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树     
正有一种树,它的叶子带有很强的电荷,常给无意中碰到它的人开一个小玩笑,让他遭受一次"电击";有一种树,它会流泪,让人心生怜悯;有一种树,它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奇异的树吧!(小好奇)会发电的树在印度南部,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树,它的叶子带有很强的电荷。如果人们不小心碰到它的枝条,立刻就会感到像触电一样,浑身麻痹,它就是靠这种自带电荷的功能来保卫自己的。原来,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它  相似文献   

4.
云羊阿悠悠     
<正>天上有一朵云,闪电和雷声教给了它想象力。它越来越白,起风后,随心所欲地变幻……当它变成一只雪白的小羊后,巨大的困倦促使它合上了眼睛。等它睡醒,想从小羊变回白云时,它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变化的能力。努力到第100次,它仍旧是小羊的模样。“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我是完完整整的一只小羊。”这朵白云心想,“变成小羊也没什么不好,我应该到地面上生活。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物理教师手册》下册654页,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动能和电势能的转换”的标题下,列出下面的表此表所列出的两条规律中的第二条,只是局部成立,理由如下: 首先,如果电荷(即带电粒子,下同)“逆电场力方向运动”,又有“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动能变化”就一定“减少”由于电荷“逆电场力方向运动”,这时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  相似文献   

6.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捕捉到了天空的闪电。当携带雷电的乌云来到风筝上方时,风筝上方尖细的铁丝立即从云层中“捕捉”电荷。当这些电荷传到被雨水浸湿了的风筝及其绳索上时,绳索上的松散纤维就向四周直立起来,并且电荷能从手指传遍全身。富兰克林用自己的身躯证实了闪电就是一种短暂的电流,并在一年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富兰克林是幸运的,175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他的朋友利赫曼也试图用类似方法“捕捉”闪电时,利赫曼不幸遭电击身亡。  相似文献   

7.
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上册“大气环境”单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全球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基础。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要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很多同学都觉得它是地理学科中继“地球运动”后又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难点呢?如果将其分解为6个小点,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自然就会化难为易。1.两个必要的铺垫第一,掌握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热力环流,为理解“地跨赤道到北极的半球热力环流”打好基础。第二,两支相对运动的气流相遇后的运动方向是,近地面的气流相遇后空气将会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低压的…  相似文献   

8.
可爱的小狗     
我家有一只顽皮的小狗,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闪电”。“闪电”的速度十分敏捷,常常和别人家的狗赛跑。“闪电”次次都是冠军。有一次我想测验一下它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电压的概念     
电压在物理学或电学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教好初二机电课中的有关内容.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如自由电子)的存在是形成电流的内因,而使之作定向运动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外因.然而,电压怎样使带电粒子作定向运动?整个过程怎样?为什么是外因?第一,必须认识“电场”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原子的电系统),它们的特征是:同电相斥,异电相吸,表现出有力的作用.实验指出: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是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就是库伦定律.现在的问题是,两个电荷不是碰在一起而是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它们的排斥或吸引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呢?科学研究已证明:凡是电荷或带电物体的周围必存在一种物质空间对其他电荷或带电物体发生静电力的相互作用.这种物质空间叫电场或静电场.一有电荷,其周围必有电场.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发生在没有分子、原子存在的真空,这表明电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不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  相似文献   

10.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天空中高速运动的气流带动水汽翻腾、摩擦,使水汽带上电荷,带电的水汽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带电云。当两块带有异种电荷的带电云互相靠近,或带电云与地面接近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放电中发出的强光就是闪电。放电中产生大量热量。使附近空气、水汽急剧膨胀。产生爆炸效应。发出巨响就是雷声。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在匀强磁场中,电流的方向或运动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和运动电荷不受力,如何从理论上说明或证明它?答:这个问题,主要是对洛仑兹公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力不需要任何媒介,也不需要时间,而是从一个带电体立刻到达另一个带电体,称作“超距观点”,可表示为电荷(?)电荷.到了上世纪初,法拉弟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其他带电体所受到的电力是由电场给予的,称作“近距观点”,可表示为:电荷(?)电场(?)电荷.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东南方向、距东京 大约1800千米的太平洋海底,有 一块特异的地形。这个地形存在 于约 6500 米深的海底,高低相□ 差大约1千米,呈圆形,直径约曲 100 千米,似人的肚脐,故称之 为“太平洋的肚脐”。本 据推测,它是1.5亿年前海 底地壳变动的结果。它最初诞生 在如今秘鲁附近的海底,在岩浆 从地下喷出、地壳扩大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把它移动到目前的位置。这种海底地形是极其特殊的,它证明了远古时代地壳变动的复杂性。太平洋有个“肚脐”@曲本  相似文献   

14.
刘萍 《课外生活》2009,(11):32-33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人们称它为“高黎贡山”。山中有几十个由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这些湖泊平时湖水冰冷,微风不动,涟漪不起,一片沉寂。1978年6月的一个中午,在大约长500米、宽100米的子里庐比湖湖畔,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最美丽的行星,它有一层大约1000公里厚的大气层。大气层就像地球的外衣,它随着地球运动,同时也受日、月引力潮汐的作用。低层的大气会形成许多各不相同的空气团,这些空气团不停的运动就出现了你常常看到的缤纷多彩的天气现象: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变幻多姿的云朵、威力十足的台风等等。  相似文献   

16.
Jokes     
闪电老师:“为什么说闪电从来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罗伊:“因为它击中一个地方一次以后,那个地方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7.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秒钟有100次闪电发生,它们经常有巨大的破坏力.如何防止雷电对人类的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防雷的基本原理可从电荷和物体的导电性能说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所有物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可形成电流;另一类是绝缘体,内部没有自由电荷,不能形成电流.空气是绝缘体,不能导电.除非  相似文献   

18.
普遍性是暗物质最重要的性质,这种性质与质量守恒关联,而质量守恒、电荷不灭,也与粒子标准模型契合,预示着暗物质的结构中依然包含电荷,可能被净电荷极化产生诱导力,在净电荷运动时形成一种牵引现象.这种牵引的同平面现象与电流、磁场间的垂直关系发生冲突.结合几种自由电子气模型,检讨电荷有效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即时关联,可推出:通电导体中自由电子的主要速度分布在金属晶体的横切面上且相对规则有序,电荷的平面运动产生同平面的磁场,电荷牵引产生磁,其图形为"内旋对数螺线集合",而非"同心圆集合";进一步可知,磁物质即暗物质,暗物质流动产生磁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初一《植物学》课本中用剥去一圈树皮以形成节瘤的实验来证明韧皮部筛管向下输导有机养料的作用。一这个实验必须选用有分枝的枝条,否则就易使小树致死。即使在有分枝的枝条上做这个实验也往往会使枝条死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让学生动手去做,会毁坏很多树木。怎样采取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即既不能使小树或枝条致死,又达到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共22分,每空1分)1.电流是由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的,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2.在物理学中规定:____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电路,通过灯丝的电流方向从_____流向_____.(选填“A”或“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