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性侵犯不仅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认知或态度普遍存在。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发现我国社会文化中存在九个关于儿童性侵犯的迷思:只有性交或触摸儿童性器官才是性侵犯;儿童遭受性侵后一定会留下生理痕迹;儿童之间的性行为不是性侵犯;儿童性侵犯在中国极少发生;男童不会被性侵;陌生人是危险的,亲生父母不可能性侵自己的孩子;年龄大的儿童对自己被性侵负有责任;性侵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恢复的;儿童性侵犯事件应保密。设计和发展全面覆盖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儿童性侵犯预防项目是当前我国儿童性侵犯防治可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问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通常包括一些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一个人心理上的异常或失调大多源于儿童早期阶段,因此学龄前儿童时期的行为问题不仅会防碍学龄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等一系列的活动,甚至会延续和发展为成年期的心身障碍或疾病。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三、孩子的行为偏差需要预防,而且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孩子行为中的偏差现象很早就有了,常常是入学前就存在了。有一个普遍流传然而不太正确的观念,这就是只有半大孩子(常指12到16岁的男孩和女孩)才是处于最难教育的年龄的孩子。这个观念常常使成年人陷入迷途,使他们的注意力全倾注到半大孩子(少年人)身上去了,而较少注意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的学生。据说,后两类儿童的教育要比教育14-15岁的少年容易得多。少年人的自然秉性的确是十分复杂和非常矛盾的。从10-12岁开始的人的机体就发生重要的变化,机体的各器官的工作可说是几乎…  相似文献   

4.
黄行福 《现代教学》2014,(Z2):126-127
<正>儿童性侵犯,一般是指用欺哄、武力、讨好、教唆或物质诱惑及其他方式把儿童引向性接触,以求满足侵犯者性需求的行为。性侵犯的对象不仅仅是女生,也包括男生。校园性侵害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外的针对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学生所实施的性侵害。性侵,受伤害的不止一人对校园性侵害案件的被伤害者而言,这样的伤  相似文献   

5.
儿童性侵害,又称儿童性侵犯、儿童性虐待,是指侵害者以一定的手段如权威、暴力、金钱、物质、甜言蜜语或其他方式,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卷入任何带有性含义的相关行为或活动,如猥亵、乱伦、强暴、性交易、媒介卖淫等,以达到侵犯者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考察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学龄前流动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测查。结果:(1)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32.6%;(2)行为问题组和行为正常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在过份理想化、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以及角色平等性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3)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夫妻交流、子女和婚姻两个因子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婚姻质量越低,学龄前流动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指0-6岁的儿童,其阅读活动大多为视觉和语音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应把握时机,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阅读行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开设学龄前儿童阅览活动室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与实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切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龄前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8.
儿童与成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儿童的发展性。这就要求成年人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儿童的行为。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具体的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家长应当了解差异,发展孩子的长处,而不要总是拿发展得早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拿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  相似文献   

9.
正包括儿童性侵犯在内的虐待儿童现象久而远之。早于100多年前就有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记载。然而,虐待儿童的现象却常年并未受到高度关注,儿童性侵犯更是隐藏,俨然成为不能说的秘密。儿童性侵犯持续发生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不断伤害儿童,并给儿童、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作为父母,应以保护儿童远离性侵犯为己任。因为,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唯一的那朵花。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实在,现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纭。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  相似文献   

11.
李姝丽 《今日教育》2009,(12):12-13
创造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人格的结晶,是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是作为创造活动的能力系统存在的。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解决问题也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买质上就是一个模式耦合和匹配的过程。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限,模仿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这就为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如何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使得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儿童的言语、行为、动作、想法、活动的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更密切地关注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关注生成性的教学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现己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坛。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故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本人比较赞同把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社会教育的纵深发展,家长们也越来越懂得,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顺从听话的小孩,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情绪智力"的人,我们把这种对于人以及感情世界的发展称之为"IQ(智商)"或"EQ(情商)"。眼下,家长不敢让自己的小孩到街上去玩,小孩子也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盯着电视或荧光屏。那么如何尝试利用多媒体对孩子进行情绪辅导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儿童性侵犯专业干预、创伤疗愈与终止暴力、家庭专业干预。其著作《性之耻,还是伤之痛?中国家外儿童性侵犯家庭经验探索性研究》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儿童性侵犯的社会工作研究文本。2013年的5月,全国各地披露了多起儿童性侵案。这些残酷的事实给每个家庭敲响了警钟。龙迪教授多年对此问题的扎实研究,将为家长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使得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儿童的言语、行为、动作、想法、活动的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更密切地关注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关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随机应变,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7.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存在广泛发育障碍,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关注重点之一。如厕作为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一。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如厕能力的培养,需要重点对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梅娟 《家教指南》2007,(9):61-61
一、怎样算是"儿童性侵犯""儿童性侵害"是指用哄骗、教唆、讨好、恫吓、武力或物质诱惑及其他方式把儿童引向性接触,以求满足侵犯者性需求的行为。"儿童性侵害"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身体接触:它包括言语挑逗,向儿童暴露性器官,  相似文献   

19.
我们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暴露给别人看的,更不能随便让人触摸,特别是我们的性器官,它是我们身体的秘密部位(也叫隐私部位)。同时,我们也不能随意地观看或触摸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但是,我们可能会遇上一些想要对我们进行性侵犯的人,他们可能利用各种手段侵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性侵犯的行为包括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多数情况下是身体接触。性侵犯的手段,通常有哄骗、贿赂、利用感情、威胁、恐吓、暴力等。并不是所有的与我们身体接触的行为都是性侵犯。父母和亲人在对我们表达他们的爱意时,会拥抱和亲吻体,这是正常的。注意,医生在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矫正学龄前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需要一套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应对方案,并且应使学龄前儿童适应该种教学方案,使学龄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矫正社交退缩行为,消除与社会接触的紧张感。经过调查,体育游戏是一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在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理清教学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