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必做的重、难点实验。但长期以来这一实验的演示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比热”这一概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的 ,这一实验的成功与否 ,效果好坏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比热”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因此 ,要使该实验取得满意的演示效果 ,就必须改革这一沿用了几十年不变的陈旧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效果。1 原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1)普通温度计可见度过小因该实验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而普通温度计存在着刻度线过细 ,内部红液柱横截面又过小的毛病 ,其温度示数的变化只能近距离观察 ,对全班绝…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比热容”演示实验,课本中采用“热得快”给待测液体加热,这样操作很不安全,而且误差大,可见度差。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设计制作了“比热容演示器”,使用效果颇佳。一、制作1.“水槽”图1如图1所示,用3mm厚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加工底板1块。然后在...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材(2003年人教版)第二册第52页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如果教师按此图示做演示实验,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二册第52页中,图4—12是高温玻璃导电电路图。按配套教参的建议,使用废灯泡芯来做。由于废灯泡芯的导线间的玻璃厚、绝缘程度高,使用低压学生电源无法演示成功。而使用照明电压做电源,给学生和老师在操作上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应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结合自制的易导电的玻璃球,进行了成功的演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1 仪器制作目的 关于安培力的演示实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74页图16.15实验及J2448安培力演示器,只能定性地表明: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反映的现象只是通电导体摆动幅度的变化、导体受力滚动的快慢而已,正比程度不明显。删去了F∝Sinθ这部分内容实在可惜(但是感应电动势E∝Sinθ是保留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中发现有两项不足:  相似文献   

7.
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浮力”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现有的“物体沉浮条件演示仪”只能定性地演示,而物体在下沉、悬浮、漂浮时,重力与浮力的量的关系,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此,笔者自制了“物体沉浮演示器”,它色彩鲜艳,直观性强,并能定量地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一节,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利用光具座,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片、光屏及蜡烛等一套装置来完成的。实验中学生只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或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如果用此套装置观察人、茶杯、房屋、树木、汽车等就比较困难了。此装置只能放在桌子上,使用起来,显得不太方便。而且只实验点燃的蜡烛成像情况,对于学生深入透彻理解凸透镜成像有欠佳之处。因为学生通过直接利用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少,缺乏较多的实验感性知识。为了弥补这个实验的不足,我做了一个简易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在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原理时 ,所用的仪器是一个长条形的铝合金板 ,中间打孔插入轴中 ,同轴的还有两个通过调节能够重合的表明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指针 ,板上画有等距离的刻线。正对刻线下穿有小圆铁环 ,用于挂钩码、重物或作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按照实验步骤 ,进行几次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 ,得出杠杆原理。在此实验中始终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 ,两个作用力只能与杠杆垂直。如果杠杆偏离水平位置 ,两个作用力不与杠杆垂直 ,就无法找出力臂 ,也就无法得出杠杆原理。因此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是一种固定的实验模…  相似文献   

10.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①小车②细线③系细柱④尼龙搭扣⑤定滑轮⑥小桶⑦平板玻璃⑧标尺⑨木箱 (演示台 )⑩调水平螺钉 释放点挡板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 (图 1)的演示方法十分简单 ,首先将两只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的小车拉开 ,停靠在各自的释放点挡板处 ;接着两手同时释放小车 ,两小车在各自的跨过定滑轮的盛沙小桶的牵引下 ,相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随后两车相遇 ,接触面上的尼龙搭扣④把两车紧紧粘合在一起 ,并通过巧妙的止动装置 ,两车作急剧的减速运动而静止 ,其时间和位移极短 ,可以略去不计。即两车相向…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在和德化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组长叶老师的谈话中得知,传统声音传播演示器没有一个可用的,实验效果非常不明显,问题都出在抽真空和密封上,因为传统的抽真空方法是用手摇抽气机或两用气筒,都无法把空气抽净。围绕这个问题我做了图1所示的装置,此装置实验效果明显,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初中物理电功一节中,用于阐明电流做功和电功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琐碎复杂、不易组合、难操作且无配套的计时工具。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利用实验室中的简易材料,制作了一台便于操作、直观性强、实验效果更好的综合仪器。现将其制作方法及使用简介如下。二、制作材料电压表、电流表、石英钟各1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只,小电动机1台,滑轮2个,钩码2个,木板1块,木条若干,螺丝钉若干,一号电池4节。三、制作方法仪器的结构如图1(a)所示。把面板立起固定在底座上,在木板上方从左至右依次排放电压表,电流表,石英钟,木板下方从左至右…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浮力教材只用图例方法分析了一个浸入水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得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分析中要用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涉及到的力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八章第三节中研究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实验电路如图1,是利用双刀双掷开关S可以分别把这个电路接到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上。教材要求在实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1制作背景 现行高中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关于安培力的演示实验中存在如下问题:只能定性说明磁场中通电导线的长度一定时,电流越大,导线受到安培力越大;通电电流一定时,磁场中通电导线的长度越长,导线受到安培力越大。不能定量分析,不能分析安培力与电流、长度的关系,学生只能得到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 ,我制作了触电演示器。本仪器用电光显示 ,能形象地模拟人体在低电压下的单线触电、双线触电、在高压下的跨步电压触电和高压电弧触电四种触电形式。它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性能稳定 ,清晰直观 ,演示过程生动、活泼而形象等优点 ,是中学物理安全用电教学和小学科普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具。一、结构和原理整台机器为箱式结构。箱口塑料槽内装有泥土 ,用以代替大地。用玩具皮娃代替人体 ,在皮娃身上安装发光二极管显示电流的路径。用箱内电源变压器输出的12 V交流电代替市电 ,其中输出的一端接泥土 (大地 )且连接黑…  相似文献   

18.
19.
初中物理内能一章中 ,“克服摩擦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就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 ,而气体膨胀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即能量的转化。仅靠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和理解上述结论 ,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多次试验 ,用自制的《能量转化演示器》 ,教师不用费太多的时间 ,学生即可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 11 底座  2 铝管  3 胶塞4 三通管  5 水止夹6 乳胶管  7 微小压强计1 装置图 (如图 1)2 制作材料2 6cm× 18cm×1 5cm木板一块 (有机板更好 ) ,长 2 8cm3cm的铝…  相似文献   

20.
1 制作材料吊扇调速器、氖管、1 5V干电池 (含夹 )、单刀开关各一个 ,白色塑料薄夹板一块 (3 0cm× 60cm ,底面用木框衬托 ,用活动支架支撑 )2 制作方法按图 1所示 ,把元件固定在夹板上 ,连接电路 (氖管不宜焊接 ,可在残旧的电源插座内 ,取两个铜夹把它夹紧并固定 )。图 13 使用步骤(1)介绍氖管构造原理。   (2 )把风扇调速器 (S1 )面板拆下 ,向学生展示其内部结构 :带有铁心的线圈 ,对照电路图 ,旋转开关 ,分别指向 0、1、2、3、4、5各档 ,解释电原理。(3 )把S1 旋向 0 ,合上S2 ,氖管不亮 ,说明 1 5V电压不能使它导通。(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