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阆中古城有关张飞的传说流传甚多,皆源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这些传说将张飞神话为阆中古城的保护神,千年传诵,影响深远,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资源,时下理应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的"主牌"。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2):66-71
庄河民间故事经数百年的传承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间故事体系,在辽宁地区口承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事不仅数量可观且所刻画人物形象鲜明。庄河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传说从本土、传奇、外来等方面体现出地方口承、历史传承、外来冲击等特点。全面解析"人物传说"亦可明晰庄河民间故事的形成、发展与多文化融合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关大禹的叙事自古被作为史实接受,而到上世纪初,"古史辨派"学者对其中许多问题产生怀疑。从近年出土的《遂公盨铭》、《唐虞之道》、《子羔》等文献来看,大禹在春秋以前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事迹模糊、介于人神之间的文化始祖,在后世儒家的话语体系中被逐步改造成一个血统纯正的贤圣帝王。按照福柯所说的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去解析大禹传说在先秦的演变,可以得到儒家话语体系中大禹传说被"历史—知识"话语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粗糠宝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传说版本多样,有汤池传说、老爷山彝族(撒梅人)传说、昆明传说、阳宗传说、草甸传说、官渡传说、呈贡传说、宜良传说和五华传说等,加之《南诏野史》的补充,呈现出民间、民族、传说、历史四者融合以及神性与人性交融的特点.其中,又以汤池传说传播甚广,情节较为完整,故事更生动,传奇性更强,影响最大,是传说的源.其他几种版本与汤池传说的关联性达到80%,为传说的流.  相似文献   

6.
文化播迁与山东境内大禹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大禹史迹的记载,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同时也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今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遗迹是夷夏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结果。用文化传播理论对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文化遗迹进行解释,不仅有较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作为支持,也可以在考古学方面寻找到若干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建文帝出亡传说,几百年来盛传不衰。在建文传说的演进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而不太为人重视的特点,即是神秘符号及神秘性阐释的全面渗入。建文叙事的神秘化特性显示,当一个历史事件进入大众舆论的场域,其话语结构将变得极其复杂,人们普遍的世界观、特定的心理程式以及独特的利益诉求,均将不断地介入并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解释策略,并影响"历史"的发展方向。"神奇"的建文传说,是明清世俗化社会"传说历史"的典型案例,它既是历史,也是传奇,兼具史料、传说与舆论的三重性质。  相似文献   

8.
麦益娇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50-53,126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刘娘传说"。刘娘传说和刘娘信仰对地方文化以及群体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民间叙事——传说的角度入手,将传说研究与信仰民俗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呈现刘娘传说和民间信仰,考察传说与民众的信仰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成都历史的文献记载中,"海眼"的传说一直颇引人注目,曾多次出现在诗词、笔记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中。文章对从这些文献中所出现的"海眼"之传说作了整理和辨析:并通过文献描述,推断传说中的"海眼",可能来自于废弃之井盐。而"海眼"之所以会形成不可触碰,否则会使成都陆沉传说,则是因为史前成都平原的地理情况有着对蜀民心理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珠传说是广西北部湾沿海一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与岭南民俗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总结。探究南珠传说的文化内涵,对丰富和发展当今的北部湾海洋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沁源县流传着许多和龙有关的传说,如龙母的传说、五龙的传说等,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传说系列。这些传奇性的、描述性的故事与当地的龙王庙相结合,建构了一个与世俗相区别的神圣文化信仰空间。当地龙遗迹主要表现在龙王庙的修建以及龙与地名两方面。沁源龙被赋予了求雨、祈福、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文化。  相似文献   

13.
"盘瓠传说"作为瑶族共同的祖源传说既蕴含着瑶族的居住方式、服饰、语言以及生计等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区分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标尺。论文从文化人类学者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就"盘瓠传说"内在结构而言,主要以边缘与中心,莫徭与徭役以及族内婚与族外婚这三组意义相对的结构展开,贯穿其中的结构要素是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固原风物传说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传说一方面反映了固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追寻人类发展的历史,探寻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惠州别称——鹅城的历史由来以及惠州市特色“非遗”,鹅城传说的历史原型并非旧说所谓谢灵运“梦游罗浮”等人物史事,而是有关东晋南朝时期北人规模化南迁于惠州境内的移民历史,而自大庾岭顺江下广州、再溯东江抵惠则是其基本迁移路径。传说中“城”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人南迁和土著向化交相作用的历史产物。对于该段历史的认识与正视,既是在理论层面推进鹅城传说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实践层面优化该传说活化利用工作、凸显惠州城市文化形象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朱熹与狐仙的传说,流布于闽北武夷山与赣南鹅湖、白鹿洞书院等地。然而,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其引发之文化源头是朱熹于乾道三年(1167年)冬,由湘入赣之归闽途巾的“毛女洞”奇遇;其助推之文化源头是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提举浙东,因弹劾唐仲友发生文学史上所谓“岳霖判案,才妓作词”的哀艳故事。通过考订相关的记载,厘清传说与故事在历史过程中的文化源头与流变,阐释传说与戏曲故事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8.
对传说文本与其产生和流传的社会历史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是学术界的新趋向。通过田野调查传说文本资料和历史文献结合的方法,对社巴节传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还原,揭示传说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孟姜女的故事一直是我国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民间传说故事,千百年来,孟姜女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的崇敬。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可溯源于春秋时代,正式形成于唐代,从雏胚到定型,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故事的演变过程,是民间传说的艺术典型化的过程。传说一般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基础,经过长期集中、丰富的典型化过程而逐渐定型的。因此往往先是新闻传说,以真人真事为主,后来常常把历史上与传说中相似的事件,都融合在一起。因此故事由简到繁,情节也从非常单一到日益丰富曲折。人物性格也从比较概括到更趋鲜明突出,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也逐渐增加,使美者更美,勇者更勇,悲者更悲。所以孟姜女故事的流传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节日"年"与"年兽"的传说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兽"成为了遥远的传说,"过年"则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然而,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春节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淡。过年,对于我们、对于孩子,它的意义似乎正逐渐消散。作为"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