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6,(15)
看见潘老师义务辅导小韦,另一户外地居民也找到她,希望能给他家的男孩补习功课,并表示愿意给予补贴。潘老师摇着双手说:“我一向免费教书,给钱的活儿我不干。”  相似文献   

2.
“忽如一夜春风来。‘超级女声’遍地开!”仿佛是一夜间,“超级女声”红遍了大江南北,引得她们的“Fans”迷们是为之痴迷为之狂,很多“Fans”更是场场不落,逢播必看。随着“Fans”迷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多小学生也纷纷加入其中。瞧!他们的书上“超女”的贴纸真是遍地开花;听!李宇春、张靓颖的个人资料他们更是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已经走近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什么是有效课堂?课堂如何做到有效?这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了解和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谈了自己的观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朱叶丹 《广东教育》2005,(12):58-59
忽如一夜春风来,“超级女生”遍地开!仿佛是一夜间,“超级女生”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其“Fans”迷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多小学生也纷纷加入其中。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不禁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与“超级女生”节目到底相差在哪儿?  相似文献   

6.
其实。感动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个人核心的素养。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他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只要学会感动,就会倍觉人生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7.
周奎英 《云南教育》2005,(29):39-40
某报纸最近曾经刊登了一篇调查文章,认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会感动”了,面对《我为……而感动》这样的作文题目竟然也觉得无从下手。文章归因为:孩子们缺少道德实践的机会,生活在一个缺乏道德感染力的具体环境之下。  相似文献   

8.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10.
人们普遍认识到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我们要突出大学语文的“大学”特色,使学生通过几十课时的学习真正学有所得,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1.
马行提  张阔 《福建教育》2005,(4A):17-17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远大于对高校的投资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国家用于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投入可以让80个适龄儿童入学。而且,高等教育由于其社会效应.受关注程度较高,通过社会渠道筹措资金相对也比较容易。而基础教育见效较慢,因而更需要通过政府资源的倾斜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2期刊登了朱叶丹老师的一篇题为《课堂教学呼唤“超级女声”》的文章,作者对“超级女声”节目与课堂教学对比反思的做法,令人佩服。拜读之后,对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舞台与讲台,“超女”与教师,悬念与观念,究竟区别何在?作者似乎思之不深,析之不周,辨之不详。故冒昧发表个人浅见,敬请大家指点。  相似文献   

13.
德育需要理想教育,但并不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教育;需要榜样教育,但并不总是高不可攀的榜样教育;需要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并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道德实践,它更需要一种“人间情怀”,需要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4.
林卫民 《上海教育》2006,(9B):60-61
学校管理不是管住人,而是通过教育给人以自由,培养人的“自由精神”,因为自由是人性完善的主要力量。[编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自己的必由之路。怎样才熊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呢?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17.
学人呼唤“深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敏 《教育文汇》2005,(3):45-47
阅读率下降——或者准确地说读书率下降,成为新旧更迭关口一个热门话题。尽管公众对此的态度已经渐趋理性和客观,但是仍有一种忧虑的声音在蔓延——出版行业将就此萎缩并最终导致人文精神走向衰落。其实这种担心实在没有太大必要。最简单的解释是,这种担心来源于概念的混淆,读书所能代表的只是传统的阅读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良知呼唤",分析了良知呼唤的何以产生、谁在呼唤、良知呼唤何以可能、呼唤的特征,并简要讨论了良知呼唤与后期语言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是与时》中关于良知,海德格尔逐一分析了什么是"良知的声音"、"良知的呼唤",是谁在呼唤,又是在呼唤着什么、唤向何处等问题。并最终阐明良知是理解"此是"的核心概念,即良知作为一种无声的呼唤,它将"此是"唤向自己最本己的"能是"和"在-世界-中-是",继而达致对"此是"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0.
黄铮 《今日教育》2006,(2S):37-38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的回归,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验情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一个个闪烁着奥秘光芒的问号才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无我”之境,在阅读活动中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