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中专毕业后,没从事商贸工作,却回村当了护林员——一个迷恋植树守林的人。一个大报的记者,电话采访了我的爸爸,爸爸用有些激动的声音,回答着记者的每一个问题。爸爸不会想到,他一个植树守林的草民会受到某报社记者的青睐。爸爸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已经51岁了。爸爸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他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林业事业。我对爸爸的爱,犹如爸爸对林业事业的爱。那是永恒的、无怨无悔的爱。  相似文献   

2.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从事林业工作的,一生为祖国的林业奔忙。经过耳濡目染,绿色,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丽的颜色,也便在我心目中成为最美丽的颜色了。小时候,爷爷奶奶不时会给我讲到森林、草原、沙漠、生态、环境等等,他们从一盆花,一株草,一棵树教给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头顶上的天不那么蓝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相似文献   

3.
吕明 《生态文化》2002,(3):34-36
罂粟花儿曾美丽了我的许多个夏天.那时,我对罂粟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美丽。小时,我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那里住着林业工人的家属。山坳就如同一个盆地,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我们和当地极少的几户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共同散居在几面山坡上。人家不多,但因为住得很分散,便占去了很多的土地。那时,人们除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什么的,还要种些花儿来点缀简陋的庭院。我记得那时种得最多的是地瓜花,也就是大丽花,此外还有步步登高,扫帚梅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寒天薄土     
正我感谢上苍,让我在农村生活过,而是一生下来就贴近土地,所以,我对土地是再亲近不过的了。尽管时常弄得我浑身都是泥土,但贴近泥土的生命才最厚重。那厚厚的土层,给予一茬茬农作物以丰厚的根基。就像孩子吮吸母亲丰满的乳房里那浓浓的吮不尽的乳汁。但那些庄稼其实不需要那么厚的土地,它们的根须在这丰腴的土地上只抓一把土就足矣。这时,我真羡慕这农田里的庄稼,像一位富足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差生     
春鸣 《文化博览》2005,(1):26-27
我是个差生.坐在最后一排,从初一到初三,老师一直对我说,马冬林你作业可以做,可以不做,只要遵守纪律,别和人打架. 我在班上没什么朋友.我爱踢足球,星期天东升他们到操场上踢球,我也会去.他们分成两队,没有哪一队想到把我编进去,除非人不够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农民过去常常把进城视为一件大事。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站在乡村这块土地上,自己也能够变成“城市居民”。据统计,目前仅苏州、无锡、常州3个市的乡镇就有430个。80年代,这里碧溪镇曾创造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经验。如今,随着乡镇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林下经济中森林旅游业的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对德国林业怀有孩童般的崇敬,这不仅因为从那个国家的森林里曾经走出了多位闪光的林业理论家,创建了划时代的林业理论,从而确立了德国在世界林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因为,现如今德国的林业经营管理异常出色,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巨大,使所有到过德国的人都赞叹不已,让我一直心弛神往。前年金秋时节,  相似文献   

9.
正宝岛台湾一直是我神往的地方。学生时代课本中的日月潭、阿里山……犹如一幅幅木版画,深深铭刻在童年的记忆中。2017年11月4日至11日,笔者随浙江京剧团赴台巡演,耳闻目睹宝岛之秀美,亲情之切意。所到之处,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心相连、一家亲"的浓浓情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是全民族的文化!"台湾之行也让我对国粹京剧这一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中国京剧的"浙京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林业局日前印发《灌木能源林培育利用指南》,用于指导和规范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培育利用灌木能源林活动的全过程。《指南》从苗木培育,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林地清理、造林、经营管理以及收获、更新与利用6个方面介绍了灌木能源林培育方法。《指南》指出,灌木能源林培育利用应合理确定灌木能源林覆盖度,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400毫米的沙化土地和干瘠山地成林后灌木能源林的覆盖度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11.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候,常用盐水拌饭吃。那样的夜,非常非常地漫长。好日子不好过,这还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够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起了一辆辆私家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奖励     
又是一天开始了,一想到下午排得满满的课,我就感到头大.不知什么缘故,我最近突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愤怒的马鹿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的人流如条条小溪般从全国各地汇合在东北的松花江畔,在那块肥沃的土地上,在那片黑黝黝广袤的大森林里,成为了林业人。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约请江西省兴国县政协文体卫主任胡玉春撰写的。今年五月中旬,本刊赴江西瑞金、兴国对中央苏维埃的林业工作进行调研。在调研期间,发现当年的苏区对林业重视程度之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仅为着用林产品从白区换回煤油、火柴、药品、食盐等奇缺物资,以便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群众生活,并不能成为发布开展植树运动的政令、制订山林保护条例、实行武装护林,直至“猛烈的开展植树运动”等等一系列发展林业的重大举措的巨大推力。于是,便想到战争——四次反”围剿”战争。那时,面对拥有飞机大炮、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6月至1998年7月,我在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整整工作了4年。4年间,经历了香港后过渡期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它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也感受了亚洲金融风波对年轻特区的最初冲击。回到总社工作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香港的变化,尤其是传媒业的变化。现写下以下文字,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相似文献   

16.
一 简宛出生于40年代,60年代大学毕业,从小生长在台湾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氛极浓的家庭里,打下了很深的中国文化的根基;姊妹七人中她是长女,又以中国文化示教于弟妹们;在大学里她学的是中国史地,这是一门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最浓的学科。这一切使她自幼年到大学毕业,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汁液里浸泡成长。中国文化既是她成长的营养,也是她人生的基石,更是她事业上追寻和探索的目标。她在人生和事业的途程中,处处显示出的强烈的爱民族爱祖国和对中华文化表现出的自豪感,都足以抗拒任何外国文化毒菌的诱惑和浸湿,她身上具有很强的中华文化精神免疫力。因而,虽然她长期生活和活动在美国的花花世界中,但对她来说不是西化,而是化西,或者是中西文化的精华在她身上融合的问题。深知她的齐邦缓教授在给她的散文集《欧游心影》作的序中,就一眼洞察玄机。她写道:“在报上看到简宛的欧洲游记时,我就又清晰地看到她举着她热爱的中国文化尺,在丈量异域的成就。这种处处都转念深思的态度我已经认识了二十年。”作家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体验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评价和判别生活。因而我们在了解和研究一个作家时,看到她怎样去评判生活,比看到她反映了哪些生活,或许更为深刻、更为重要。我们在简宛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  相似文献   

17.
躲雨的小姑娘 早晨,听广播说,今天下午将有小到中雨。前天,我不远千里从I-_海来到彝乡,看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楚雄林业局白依河林场投身林业建设的重庆老乡。为了不遭这场雨淋,上午九点钟我就从林场往城里招待所赶,不料这雨提前了,没到半路,便淅淅沥沥地下开了。  相似文献   

18.
不死的河流     
正多年以前,我儿时居住的村庄突然拆迁了,不见了!天真的我总以为村庄可以消失,一条河流必定还是会存在的,它不可能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消失。直到有一天,当我重返那块土地,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条陪伴我成长的河流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目瞪口呆。我发现那条长长的河流已经消失不见,而且是永远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那十几  相似文献   

19.
香水能触动女士们的浪漫情怀,激发每个女士身上所蕴藏的独特魅力,所以世上差不多每个女人都对香水情有独钟。 提到香水,人们自然会想到名闻遐迩的“香水城”——法国巴黎,想到蜚声国际的香水出口大国法国。 这次有幸,我们的观光团要到欧洲观光,终于让我亲睹了神往已久的法国香水工业和香水的现场制作情景。  相似文献   

20.
蓝野 《生态文化》2011,(5):17-18
每次看变脸,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比目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