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科目支撑,是关系到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科目。将民间艺术融合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综合效果,而且也能够创新民间艺术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基于此,对民间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用来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有利于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要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感受民间艺术,体验、创造民间艺术的同时,激发孩子内心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对生活,我多长了一只眼睛,对孩子,我多了一份关心。才貌双全的“紫薇”要和淘气可爱的“小燕子”比人气,总是差一大截,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需要“欢笑”。  相似文献   

4.
侯迎生 《青海教育》2013,(11):28-28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是一种胸怀,微笑是一种艺术,而老师的微笑更是一缕晴和灿烂的阳光,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汉语言独特的优秀文化形式,现行的语文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开掘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理念,语文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相似文献   

7.
王钊 《湖北教育》2007,(12):38-40
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我们似乎对让学生"学什么"比"怎样学"更为关注与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张张被动接受的脸,缺少主动探索的渴望与激情。这是为什么呢?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我渐渐悟出,这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没有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近些年来,对  相似文献   

8.
9.
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学校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民族情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能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巫乃刚 《现代语文》2005,(10):83-83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笔者在做学生的时候也往往对那些课堂上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老师有特殊的好感,现在还记得一位小学老师讲<草船借箭>中的一个小片段:"周瑜处心积虑,假借公事要整诸葛亮,诸葛亮表面装不知,不动声色,巧妙借箭,真借公事气煞了周瑜.二人在这场‘刀里鞘,鞘里刀'的争斗中诸葛亮占了上风."复杂的内容被他讲得深入浅出,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1.
冯斌 《成才之路》2012,(35):56-57
流行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向走在流行前沿、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的中学生更是成为追求流行音乐的先锋.流行音乐进课堂似乎已经势在必行了,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得由课本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前提,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12.
教育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对学生“有好心。没好脸”。虽然也学习过不少微笑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效用的文章。但我认为那些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认为给学生好脸色他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所以我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对学生板着脸。  相似文献   

13.
在全县的一次语研讨会一L,我观摩了一位教师执教《望梅止渴》一课。听完后,觉得这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箫略和我平时上课的思路大不-一样。我平时都是照着课情节,紧扣教参,按部就班地进行串讲分析,而该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学生充分读,在感悟课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诱发争辩,使整节课生机勃勃,精彩纷呈。于是,我决定参照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进行课前预设。没想到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成功。下面是教学这节课时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4.
郭欣 《吉林教育》2006,(11):54-54
几年来,我分别将竖笛、口风琴引进课堂,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我首先采用竖笛练习。竖笛经济、耐用、指法单一,对于初学者来说再适合不过了,还降低了学生学习乐器的难度。学生不但识谱的速度很快,而且口、手、脑、眼结合得有条不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引入了难度略大的乐器——口风琴。口风琴教学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进一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正确运用背景音乐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伟新 《上海教育》2009,(21):23-2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大多仅停留在活动层面,创新教育应该从课外走向课内。  相似文献   

17.
走进当前校园,发现学生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平时哼唱的歌曲基本上不是老师教唱的歌曲,也不是儿童歌曲,而是《两只蝴蝶》、《不怕不怕》、《霍元甲》等流行歌曲。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才艺比赛时,他们唱的基本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中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品德)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价值所在?关键所在是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谭娇艳 《贵州教育》2008,(18):25-26
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其传授过程,纯粹是由表演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其范围包含歌曲、简单乐器演奏等.本土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本地区或本民族的音乐.   在农村,有许多优秀、宝贵的本土民间音乐.比如:山歌、哭嫁曲、哭丧曲、超度曲等各种类型的歌曲;锁呐曲、锣鼓曲、木叶等各种类型的乐器曲;"胡适"、"言子"等各种类型的说唱艺术;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无法分类的本土民间音乐.这些音乐起源于民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可以说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动态和一方的风俗习惯,无沦是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渗透进教学全程。当然,德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必须是我们的主阵地。我认为让德育走进课堂应做到以下的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