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清末推行教育改革,要求地方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书.自民国初年开始,就有学者对乡土志给予关注和进行整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有研究和整理活动,近年采有渐兴之势.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乡土志的研究和整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乡土志"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亮 《图书馆杂志》2003,22(11):74-75
本文简要说明了“乡土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分析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乡土志”收书范围过窄、年代断代失误问题,指出1905年《乡土志例目》颁布之后,“乡土志”才大量出现,因此1905年可以成为乡土志成书的一个断代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期,宁阳县档案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工程)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有关人员,积极挖掘整理古籍《宁阳县志》、《宁阳乡土志》等历史文献,将反映全县各乡镇、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典故、史料等整理、编录、印发,满足了各有关单位文化旅  相似文献   

4.
张莹 《出版广角》2021,(12):88-90
乡土教材作为乡土知识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乡土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国乡土教材的基本内涵、特征、功能、发展过程、开发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从多学科视角研究乡土教材:推动乡土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关注乡土教材的使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乡土教材数字化转化.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电视剧事业进入创作繁荣期以来,涌现大量优秀的电视剧,题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2000年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迎来了发展高峰,但是从诸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因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对于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老农民》为例从与山东区域乡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地域空间、人物形象、礼俗情节来对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乡土文化进行解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新  石鸥 《编辑之友》2016,(8):93-98
我国乡土教材有着百余年跌宕发展的历史.如今的乡土教材已纳入地方课程体系.对于今后乡土教材的编写,文章提出了需重新定位乡土教材的编写目标,重新审视乡土教材内容选择的范围和标准,优化乡土教材的组织形式,整合乡土教材的编撰队伍,并对实现建议的路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考察水书和山林契约的过程中,两种观点引起了笔者的格外关注。一种出自当地文化界的一位朋友。他说,“锦屏的山林契约非常珍贵,对研究黔东南清代区域商贸史和经济史意义重大。水书嘛,是巫书,文化价值不大。”同样的声音我们不止一次听到,看来持同样观点的不是个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散落民间的历史文献,从发现、保护到收集、整理,仅仅是其文化价值实现的一个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原始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研究,乡土历史文献的文化价值才会逐步彰显。目前对乡土历史文献的文本解读和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文本解读不充…  相似文献   

8.
发挥档案史料作用 服务基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宁阳县档案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工程)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有关人员,积极挖掘整理古籍《宁阳县志》《宁阳乡土志》等历史文献,将反映全县各乡镇、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典故、史料等整理、编录、印发,满足了各有关单位文化旅游与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少有研究从乡土文化传播要素、渠道、机制等层面作出深刻剖析.为此,本研究围绕"人、物、场"三个维度论证了乡土文化的传播要素,从号召力、交流带、风向标三个层面探讨了乡土文化的传播渠道,最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播机制.希望以此助力乡土文化传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乡土记忆类有声书层出不穷,为生于乡土却生活异乡的人们提供追忆场景。本研究通过漫游法深入有声书的田野,对有声书听众开展深度访谈,提出了有声书构建乡土记忆的三种路径:聆听乡土故事,储藏个体记忆;感受故乡风情,共享集体记忆;对比城乡生活,形成新型记忆。在此基础上,研究描绘了有声书建构乡土记忆的未来图景:建构扎根乡土的日常景观、打造具有共性的记忆标签、追寻时代特色的记忆景象、融合多重技术的沉浸场景。研究结果为留住乡愁和振兴乡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杜积西  孙丹 《今传媒》2022,30(2):120-124
乡土记忆是一切关于乡村地域、生活、风俗习惯的记忆的总和,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于某一地域文化的记忆。媒介的出现为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不同媒介对乡土记忆的重塑和书写,形成了多元的媒介记忆。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为乡土记忆的书写与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以“滇西小哥”b站短视频为例,探究媒介如何构建起一个地方的乡土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从对乡土记忆文本的书写,再到对乡土记忆影像的传播,媒介对于地方乡土记忆的建构便得以完成,而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媒介技术支撑下也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2.
清末乡土教材在出版方面存在诸多未厘清的问题,文章仅就清末乡土教材产生的动因、出版的政策依据、现存最早的乡土教材以及清末乡土教材的编撰群体和成书数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还原清末乡土教材出版的概貌,也为当今编撰乡土教材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凯 《新闻世界》2013,(4):232-234
乡土电影对我国的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它通过影像叙事呈现了农村人文景观,塑造了农民艺术形象,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的创作与生产逐渐走向商品化,乡土电影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为了更好地发展乡土电影,实现乡土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视性的和谐统一,本文将从叙事镜头、主题思想和农民形象三个层面探讨与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影像实现乡土叙事的成功传播。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性的一个文化范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推进我国乡土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基础。短视频深度嵌入乡村生活,成为乡土文化重要的展示平台,乡土文化在其发展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转向。本文旨在探析在乡土文化面临消解、异化危机的现代化进程中,短视频的出现和嵌入给乡土文化的嬗变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卓越 《图书馆杂志》2008,27(6):79-81
朱绪曾的《开有益斋读书志》是清代读书志的典型著作,具有目录学著作的性质。以往学者对其著录体裁及学术价值很是认可,但就该志的撰写流播情况较少留意。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缺撼,本文着力考察《开有益斋读书志》撰写、流散、整理及刊印的过程,以期对该志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05年以后,官方出版乡土教材形成一定规模和规范。清末乡土教材的出版,填补了乡土教材作为学校用书的空白,有力地保存了当时的乡土文化,促进了乡土知识的传播,为当今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嵩口古镇为个案,研究乡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村民在嵩口古镇乡土文化传播中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传播体系不健全,传播途径较单一,提出乡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挖掘乡土文化传播方式、创新乡土文化符号表达方式、调动村民参与传播的主动性等。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播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进行渠道拓展,构建更多的推广平台,建筑庞大、坚固的推广阵营,以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出现,以纪录片和短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影视媒体也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完善、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乡土文化纪录片和短视频技术实现了乡土文化的多渠道传播.  相似文献   

19.
李新  杨杨 《编辑之友》2016,(1):93-97
1929年-193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召开过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对当时乡土教材出版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了发展乡土教材的议案,推动了乡土教材重整;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提供了乡土教材在社会科和常识科使用的契机,迎来了乡土教材出版的高唱入云时代;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依然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但由于抗战的影响,其发展步入低谷.文章旨在通过考察这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对乡土教材出版的影响,寻求对当今乡土教材出版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安小平 《大观周刊》2011,(48):69-69
本文以乐清乡土民歌为例,对我国乡土民歌的特点、现状和如何加以发扬光大及其弘扬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文中,笔者以鲜有的拯救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论述了如何字幼师学校加强我国乡土民歌教育见解,对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起到了有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