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新闻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哈尔滨铁路局全资经营的媒体,我们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2.
报人拾趣     
人样尚未石完,‘可笔却早已放错了地方。 “您是来送稿子的吗?真对不起,请放在这儿吧。” “它竟敢咬坏了社论稿,今天我非逮住它不可I” 他认为画版样儿就得象故缝师一样精细。丽砂鱼壑亘巫囚裂月目口尹习一~一尹一叮!可翩腾教巾“听说你爸爸的文章又得奖啦?” “对,不过你可别传出去,那是我妈替他写的。”介下雨时,他们用旧报纸当帽子。 经常石石人京的报纸是怎么办的,是为了把白己白勺报纸办女子。45报人拾趣@李昆武~~  相似文献   

3.
10月16日,《大众日报》22版刊发一幅“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黄河放鱼节”的新闻照片。照片画面上,参与放鱼的市民群众蹲在宽阔平静的河岸边,双手端着面盆,将盆中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倾倒进河水中,整个画面气氛平和静谧,温馨动人,这种人性化、亲情化的放鱼场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报人轶事     
本刊新年辟出漫画专栏《漫人漫语hu(汉语拼音:画、话)新闻》,欢迎专业、业余新、老漫画家紧扣当前新闻、传播、宣传领域百态千姿万象,挖掘题材,创作漫画。也欢迎大家撰写关于新闻漫画的文章。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编者  相似文献   

5.
报人金庸     
他作为报业经营者将报纸的文化性和商业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可谓是现代编辑出版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代报人     
这四句诗,是抗日战争时期,俞颂华先生在重庆张家花园的生活写照。颂华先生颠沛多年,病瘦羸弱,雾城冬日,常伛偻持杖,在茅舍土屋前曝日取暖,淡泊宁静,怡然自得。他的两肩傲骨,当年,与马寅初先生同为文化界人士所称颂。其时,颂华先生任《国讯》杂志主编,我则滥竽《国讯》编辑,与先生朝夕与共者,达四年之久。先生的纠谬正讹,谆谆教诲,终生难忘。回忆往事,他那纯真而带点稚气的笑貌,率直的言谈举止,还都历历在目。怀念及此,不能自已。 1943年冬,颂华先生来到重庆,担压《国讯》周刊主编。任之(黄炎培,《国讯》杂志社社长、发行人)先生尽心为他安排一个过得去的生活环境,终于得到薛明剑先生资助,帮助  相似文献   

7.
报人读报     
《今传媒》1995,(5)
报人读报文/@@文广报人读报,是说报人也要当读者。不读报的报人,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办的报刊很难说有什么光明前景。报人只读自个儿所办的报刊,总觉得只有自己生养的孩子心疼,沾沾自喜,他办的报刊恐怕也很难有什么特色。报人读报,有不同于一般读者的...  相似文献   

8.
报人拾趣     
尸J‘七‘月J一r‘J“八孰言鑫复 大样向不石尤,错了地方。鑫 “您是来送稿子的吗?真对不起,请放在这儿吧。” “它竟敢咬坏了社论稿,今天我非逮住它不可l” 他认为画版样儿就得象裁缝师一样精细。礼刁|l广却噢掣暮梦夕‘之习仁多护〔盛三刃过二乡坟泛口击瞥户中“听说你爸爸的文章又得奖啦?” “对,不过你可别传出去,那是我妈替他写的。”会下雨时,他们用旧报纸当帽子。 经常看看人家的报纸是怎么办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报纸办好。、、J;‘毛45报人拾趣@李昆武~~  相似文献   

9.
去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今天,这场伟大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新闻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显示出来的“特殊魅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也正像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7日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的那样:“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宣传舆论鼓舞广大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克服艰险,对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赴抗洪一线采访的“大堤记者”,静下心来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眼前“过一番电影”,体会最深的就是抗洪精神鼓励着我们搞好抗洪新闻,抗洪新闻弘扬了抗洪精神,激励、鼓舞了前方将士,教育、感动了后方群众。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抗洪新闻与新闻抗洪。  相似文献   

10.
报人刘永国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记协的同志参观后惊叹:“随州日报有如此规模,没想到。”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大主题、大视野、大气派的办报思路和实践得到新闻界的认同和推广。 随着随州日报的快速发展和她的影响的日益扩大,社长、总编辑刘永国在新闻同行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而实际中的刘永国是怎样的,透过下面几点,似可看到他的一个侧面。 泥土香与“身”入实际 1999年10月16日,随州市直选村委会试点在新街镇干寨村举行。干寨的村民一大早就异…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大面积洪灾,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洪,写下了感天泣地的壮丽篇章。作为这次抗洪救灾的突击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30多万兵力,成为自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沿江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与之相适应,作为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拿到《大写照——1998湖北战胜特大洪水纪实》样书时,大家的心情特别激动。夜深了,我还在不停地翻阅。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终于看到结果。从提出选题到编辑成书仅用20多天时间,规模之大,可以说创下了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工作周期最短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几位专家学者也从{目的视角对此七户以了充分的肯定,发表厂很多的好意见。应该悦,这里出版社劳动成果利到什会承认的一种表现。它的确定一部对}”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及时的*动的教材,是一“好书。在我看来,这部101册的出版问胜,至少:以F一方面的深刻意义:大力弘扬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怕叫什、顽强拼搏,坚忍、拔、放十胜利”的抗洪精神,,以其时效性和新]和价值断了出它的现实教育意义。它强有力的拄旋律,鲜u的主题,高度概括了全的今民在以N.泽民间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一厂团g.‘/一心、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4.
我作为画册出版单位的代表,对《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这本书的出版经过作汇报。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位大都超过历史的最高水位,防汛抗洪一时间成为长江中下流各省军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流域的汛情、灾情十分关注,对长江流域的抗洪斗争作出了英明决策和周密布置,江总书记、朱总理、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给了沿江军民极大的鼓舞。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长江中下游五省军民团结拼搏,严防死守,谱写厂一曲曲气吞山河的…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09,(9)
"铁打的昆滇,流水的报人",十年报战每一位昆明报人都有自己或精彩或曲折的故事,也正是他们的经历让这座曾经的恶战之城逐渐恢复理性。十年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新闻战士。早在20年代末,在校读书的赵树理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而遭到反动当局迫害,他远离故乡,四处流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故乡加入了党领导下的革命进步组织牺盟金,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前后任抗日政府区长,专署民宣科干事、剧团团长。  相似文献   

17.
报人要看报     
"报人要看报"这句话很像废话,就像说打工者要挣钱,股民要了解股情,经商的要谈钱一样.报人置身报社,写稿、鳊稿、看报,是份内之事.更何况,不是报人的,还要自己掏钱买报看,报人能不看报吗? 但据笔者观察,只顾写稿、编稿,不爱看报,甚至几乎不看报的报人并不鲜见.人家的报纸不看也就罢了,有的连"自己"的报纸也不看,下面的怪现象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8.
一代报人胡政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政之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会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名霖,笔名冷观,字政之,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安徽省立高等学堂毕业。1905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1911年回国。1912年应聘加入章太炎主办的上海大共和日报,担任翻译和编辑,工作不久,就深受章的赏识,被擢为总编辑,这时他才24岁。1916年王郅隆接办大公报后,他被聘为经理兼总编辑,仍亲自参加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9.
肖隆福 《青年记者》2004,(11):38-39
在我国近代著名新闻人物图谱上,父女、夫妻、叔侄在新闻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笔者将他们称作家族报人。也许是因为他们亲近的家庭关系,容易深受对方感染与熏陶,抑或又是相似的时代环境和对新闻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这种现象和梳理他们的历程与思想,对我们当前新闻业依然不乏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略作回望。叔侄报人:裘适梁裘毓芳——“将文字交给大众”裘适梁在新闻史上虽提及的不多,但他却非可有可无之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各种报刊诞生在烈火硝烟中,战地报人挥笔于枪林弹雨下,在浴血奋战的八年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这是奇迹,是骄傲,是光辉灿烂的一章。 诞生在烽火硝烟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抗击日寇的全面抗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可是,当时的形势是,日寇沿平绥、平汉、津浦、沪宁等线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