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论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内涵及其特征,比较全面地对当前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德国改革“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策统筹与指导,引导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导向为准绳,准确定位地改革我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作为德国判例和学说曾经是促进法律进步的一项重大成就,现已成为德国民法学的基本概念。根据该制度在德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得以在德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等情况,我国目前不宜直接引进该制度,而应当通过完善现有的侵权法制度来达到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很多德国学生过早被本国教育制度所淘汰,以提供廉价劳动力为根本目的的“德国模式”已无法适应21世纪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为主、技能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第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德国经济新启动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宪制”以突出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有力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典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手段,德国“双元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与特色,有着自己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办学体制。学习德国“双元制”经验,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利用“双元制”的优势,走我国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认为专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培训,是德国取得经济成就的重要基础。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双元制”为主的,它是一种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以保证产品质量,保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职教制度。德国引以为自豪,也为世界所瞩目。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一切事物都...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曾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辩证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我国由若干大学组成的欧洲教育考察团,在德国汉堡大学与该校拜绪勒等教授进行了有关“高考”问题的讨论。德国没有像我国这样的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只有“资格入学”制度,但我使用这个词是为了示喻德国的高中毕业考试乃至更早的分流教育在本质上也蕴含着刚性的选拔职能。德国的教育行政与其国体制度相似,采用“联邦制”,即国家依据“基本法”对各州的教育进行宏观控制,而各州在办学结构、规模、学制以及大学招生等重大制度上均有“自治”的立法权。因此,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造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锻炼标准)是用一定的体育项目标准,来衡量人的身体训练程度的制度。这种体育制度,在世界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德国在一九二二年后逐步施行的“德国国民体育章制度”;美国对中学生的“胜利营标准测验”、对大学生的“成绩测验”,对新兵入伍的“身体适合测验”;日本的“体力章检定”;苏联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等都是这种性质的体育制度。这种制度在英、法、瑞典、东欧各国也都长期实施过。它的制订和实施,已经成为近代体育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以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几次重要变革为中心,追溯了德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六百多年的演变历程。从中世纪大学建立之初的多层次学位教育,到洪堡改革后19世纪学位教育的单一化和统一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博洛尼亚进程”中多层次学位体系的重新建立,德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紧随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迁,不断地发生着调整、更新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制是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行动,对于指导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普通中学拥有相对成熟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其主流劳动教材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遵循联邦州教学大纲,构建两级问题解决能力体系;设置多种类型的主题单元,搭建跨学科知识体系;遵循项目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立足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two aspects of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olicy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more traditional policy of Europeanization, which is reaching its climax in the German commitment to the Bologna Process, is based on co-operation. However, a parallel policy, 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is stimulating a highly competition-oriented role for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long the lines of the GATS paradigm. The latter policy, with its call for world-scale competition rather than co-operation, implies a re-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an the two policies co-exist or does the policy calling for increased competition really represent a new Zeitgeist for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ce?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影随形。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无从科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通常叫做“资本主义”的东西 ,其本质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它与哈耶克“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下的三个命题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关键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理解现实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机遇看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 ,现实社会主义只能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和道路。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 ,是资产阶级主导社会还是无产阶级主导社会等 ,正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而逐渐淡出。 90年代以来 ,虽然社会主义再次成为知识界的核心话语之一 ,但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人类社会的制度和文明形态处在巨大的变迁与转型之际 ,现实社会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而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严密标准、系统完整、融汇互通的顶层设计为基础,利用"双元制"确保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通过人才素养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来保障就业,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优势显著。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仍广泛存在,使德国教育和就业系统中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加剧了德国劳动力市场风险,不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德国发挥学术界先锋作用,利用研究佐证克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增强"双元制"的吸引力,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性别差异;并从不同教育阶段着手帮助学生建立性别平等观念,消解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全面应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欧洲教育》2013,45(4):83-86
Not only Switzerland but also the Federal Republic celebrated a landmark i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a federal system last autumn: the 200th plenary session of Germ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held in Berlin on October 16 through 17, 1980, in the presence of the Federal President, Prof. Carstens.  相似文献   

16.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进展:跨国高等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政策和实践,重点探讨起步中的德国跨国教育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和处于海外办学起始阶段的德国高校合作,提升其科技与工程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延边的劳务输出已成为延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素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近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环境的改善和韩国劳务体制的改革,延边州合法出国劳务人员的比例大幅攀升,劳务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延边发展劳务经济面临的机遇分析,指出延边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延边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德国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自身的变化,要求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职业将被消解,工作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去职业化"的趋势,对于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求重建高度个性化的大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要求,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名列世界各国之首,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双元制"教学活动的总目标是为青年人提供尽可能广泛的个人教育,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未来的工作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校所共同培养海洋地质硕士生的"三一二二二模式",即确定培养模式三个原则,优化一个培养方案,建立双导师制度,建立双基地制度,实行两段式培养。该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校所共同培养海洋地质硕士生的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